iso file download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17.200.20 N0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67862011 工业热电偶和热电阻隔爆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for the flame proof of industrial thermocouples and resistance thermometer sensors 自2017年3月23日起,本标准转为推荐性 标准,编号改为GB/T26786-2011。 2011-07-29发布 201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7年第7 号)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本标准自2017 GB26786—2011 年3月23日起,转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前言 本标准的所有技术内容均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天津市中环温度仪表有限公司、上海仪器仪表 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按笔划排序)上海方欣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 仪表三厂、上海虹达仪器仪表厂、广州德力权仪表有限公司、长沙诺金自动化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宁波市 镇海区金属压铸厂、宁波市镇海兴隆仪表有限公司、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蓝德机电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西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温度仪表厂、杭州春江仪表有限公司、河南思达自动化仪表有限公 司、重庆川仪十七厂有限公司、重庆长江仪表厂、桐乡永红仪表陶瓷厂、浙江永康热工仪表厂、浙江伦特 机电有限公司、湖州铠立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肇庆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汉杰、游伯坤、葛青、杨德双、石磊。 1 GB 26786—2011 工业热电偶和热电阻隔爆技术条件 1范围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贮存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eqvIEC60079-0:1998) GB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eqvIEC60079-1:1990)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3836.1一2000和GB3836.2一2000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技术要求 4.1外观及装配质量 4.1.1外观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接线盒外表面应有下列标志: a)在接线盒壳体的明显处,应设置清晰的永久性接地符号标志“一” b)在接线盒盖上的明显处,应设置清晰的永久性防爆标志“Ex”; c)在接线盒盖上的明显处,应设置清晰的永久性警告字样“严禁带电开盖”。 4.1.2装配质量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装配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部分装配正确、连接可靠、零部件无缺损: b)铭牌内容正确无误、固定可靠;铭牌的材质应采用耐化学腐蚀的材料,如青铜、黄铜或不锈钢。 4.2接线盒壳体与盖以及与保护管连接处的隔爆接合面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接线盒壳体与盖以及与保护管连接处的隔爆接合面应符合GB3836.2一2000 中第5章的有关要求。 4.3接线空腔与主腔之间的隔爆接合面 4.3.1止口隔爆接合面 采用止口隔爆接合面应符合GB3836.2—2000中5.1、5.2.2、5.2.3、5.2.4、5.2.5、5.2.6的有关 要求。 4.3.2胶粘隔爆接合面 采用胶粘隔爆接合面应符合GB3836.1—2000中第12章和GB3836.2—2000中5.5的有关 要求。 1 GB26786—2011 4.4带转换器带显示热电偶和热电阻接线盒的显示器透明件 4.4.1材料 显示器透明件应采用能有效承受额定条件下的最高温度的玻璃材料制成。 4.4.2安装 玻璃透明件的安装应符合GB3836.2-一2000中8.2的有关要求。 4.4.3冲击 玻璃透明件经冲击试验后应无影响防爆性能的任何损坏。 4.4.4热剧变 玻璃透明件应能经受热剧变试验而不破裂 4.5热电偶和热电阻接线盒的材料、冲击以及静压 4.5.1材料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接线盒应采用按质量百分比含镁量不大于6%的金属材料制造 4.5.2冲击 接线盒任何部位的平面或曲面上应能承受GB3836.1一2000中23.4.3规定的冲击试验。试验 后,不得有影响防爆性能的任何损坏或变形。 4.5.3静压 接线盒应能承受IⅡIC级至少1.5MPa,历时10s~12s的内水压静压试验。试验后,不得有影响防 爆性能的任何损坏或变形。 4.6热电偶补偿导线电缆和热电阻电缆的引入装置 4.6.1热电偶补偿导线电缆和热电阻电缆的引人装置应符合GB3836.1一2000中第16章和 GB3836.2一2000中第12章的有关要求。 4.6.2当安装现场采用电缆布线时,其压紧螺母上补偿导线或电缆的入口处应制成喇叭口状,其内缘 平滑,见附录A中图A.1a)图A.1b)所示。 制成扣数不少于5扣的螺纹,如图A.2所示。 4.6.4压紧螺母上的密封圈(见附录A中图A.1a)、图A.1b)和图A.2)应采用经过老化试验后其硬 度IRHD变化量不超过老化试验前的20%的耐热橡胶制造。 4.7动态耐压和内部点燃不传爆 4.7.1外壳动态耐压 热电偶和热电阻应能承受GB3836.2一2000中15.1规定的外壳动态耐压试验。试验后应不出现 损坏或影响防爆性能的永久性变形。 4.7.2内部点燃不传爆 热电偶和热电阻应符合GB3836.2一2000中15.2规定的内部点燃不传爆要求 4.8热电偶和热电阻外露部分的最高表面温度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外露部分的最高表面温度应符合GB3836.1一2000中5.1.2的要求。 4.9热电偶和热电阻保护管的材料和水压 4.9.1材料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保护管应采用不锈钢或其他金属材料制造。 4.9.2外水压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保护管应能承受其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最高使用压力的1.5倍,历时1min的外 水压试验,无渗水和损坏现象。 SAC 4.9.3内水压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保护管应能承受IC级至少1.5MPa,历时10s~12s的内水压试验。试验后, 2 GB26786—2011 不得有影响防爆性能的任何损坏或变形。 4.10热电偶和热电阻的紧固件 余量。 4.10.2当采用可拆卸螺钉或螺栓紧固隔爆接线盒壳体时,这些螺钉或螺栓孔不应穿透外壳壁,孔周围 的金属厚度应不小于螺孔直径的三分之一,但至少为3mm。 4.11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接线座 4.11.1接线座上的导电杆连接螺栓或螺母,当施加符合GB3836.1一2000中23.4.5规定的扭转力 矩后,导电杆和接线座不应松动或转动。 4.11.2接线座上不同电位的两接线柱之间、接线柱与接线盒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 于3mm。 4.11.3接线座应符合GB3836.1一2000中第7章和GB3836.2一2000中附录A的有关要求。 4.12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接地连接件 在接线盒壳体上应采用不小于M4的接地螺钉。对于用铝合金或其他轻金属材料制造的接线盒, 应采用铜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造的螺母嵌件作过渡件。 4.13热电偶和与热电阻的外壳防护等级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外壳防护性应不低于GB4208一2008中IP54防护等级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外观及装配质量检验 5.1.1外观 热电偶和热电阻外观的检验,采用目测检查。 5.1.2装配质量 热电偶和热电阻装配质量的检验,应与图样核对,检查各零部件装配是否正确,连接是否牢固。 5.2接线盒壳体与盖以及与保护管连接处的隔爆接合面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接线盒壳体与盖以及与保护管连接处的隔爆接合面应对照图样检查,用与隔爆 接合面结构相应的量具进行检验。 5.3接线空腔和主腔之间的隔爆接合面 5.3.1止口隔爆接合面 止口隔爆接合面应对照图样用千分尺和卡尺检验其尺寸;用标准粗糙度比较样板和平面度测试装 置对其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进行检验 5.3.2胶粘隔爆接合面 胶粘隔爆接合面应对照图样和胶粘工艺文件检查其粘胶封结的质量状况。 5.4带转换器带显示热电偶和热电阻接线盒的显示器透明件 5.4.1材料 玻璃透明件材料应由制造商提供材料有效证明文件进行确认。 5.4.2安装 玻璃透明件安装的检验应按照GB3836.2一2000中8.2.1和8.2.2的要求,对照图样、工艺文件和 实物进行检验。 5.4.3冲击 玻璃透明件的冲击试验应按照GB3836.1一2000中23.4.3.1规定的方法进行。 5.4.4热剧变 玻璃透明件的热剧变试验应在最高工作温度下,用温度10℃土5℃、直径为1mm的喷射水对其 3
GB-T 26786-2011 工业热电偶和热电阻隔爆技术条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3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3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9 17:31:03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6 MB)
分享
友情链接
T-ZAII 008—2018 环保渣土车管理终端.pdf
GB-T 18771.2-2015 烟草术语 第2部分:烟草制品与烟草加工.pdf
DB22-T 2581-2016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吉林省.pdf
XF 869-2010 消防员灭火防护头套.pdf
T-CESA 1208—2022 光伏组件节能量计算方法.pdf
GB-T 39552.2-2020 太阳镜和太阳镜片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
tc260 汽车电子网络安全标准化白皮书 2018.pdf
T-CESA 1264—2023 非接触式掌纹掌静脉融合识别终端设备 技术要求.pdf
DB44-T 1617-2015 计量器具送检样品收发管理规范 广东省.pdf
T-CAAMTB 112—2023 智能商用车线控底盘 接口 技术规范.pdf
硅创社2024001-AIGC2023~2024跨年报告V1.0 2024.pdf
一种基于电源管理的芯片测试系统及方法.pdf
GB-T 43207-2023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设计指南.pdf
GB-T 35274-2017 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pdf
GB-T 20042.1-20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1部分:术语.pdf
GB-T 21052-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pdf
GB-T 2000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准则.pdf
T-SZWA 001—2017 高分子益胶泥.pdf
GB-T 37955-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数控网络安全技术要求.pdf
GB-T 40211-2021 工业通信网络 网络和系统安全 术语、概念和模型 ISO 62443-1-1-2009.pdf
1
/
3
10
评价文档
赞助3元 点击下载(1.6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3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