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65.020.01 B 16 DB37 山东省地 方标准 DB37/T 367--2003 黄瓜霜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03-02-20发布 2003-04-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67--2003 前言 本标推依据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编制面成。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负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宝珍、朱军生、杨万海、张德满、曹长余、郭振宗、段陈波、邱土芬、刘庆 年。 本标准自2003年4月1日起实施。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37/T 367---2003 黄瓜霜霉病(Cucumberdownymildew)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瓜霜霉病发生情况调查与记载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承担测报任务的病虫测报站(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98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3 术语 病株率:指发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例。 病叶率:指发病叶数占调查总叶数的比例。 病情指数:指各级病叶数与各级代表数值乘积之和与调查总叶数与最高级代表数值乘积的比率 4症状及病原 症状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能危害茎、卷须和花梗等。黄瓜幼苗期便可感病。成株发病多在 植株进人开花结瓜以后。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溃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其色泽 变为黄绿、黄色,最后变为褐色,但病斑边缘仍呈黄绿色,病部与健部交界处不明显。潮湿环境下叶背 部病斑上长出紫黑色的层。在高温干燥环境下,病斑迅速枯黄,扩展缓慢,病情发展缓慢。病害严重 时,常因病斑数目多,病斑扩展快,且带互相愈合成片,致使叶片早期枯死,直接影响植株生长。 病原本病由鞭毛菌亚门假霜辉属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t.et Curt.)Rostov. 侵染所致。菌丝体无隔膜,无色,在寄主细胞间生长发育,以卵形或指状分枝的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 收养分。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美着生于孢囊梗上。孢子囊在水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近 椭圆形,具鞭毛二根,在水中游动片刻后收缩,变成圆形的休止孢子。休止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孢子囊 在较高温度和湿度不充足的情况下,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 5i 调查内容及方法 5.1中心病株调查 黄瓜定植后,选择地势低、栽培集中、易感病的主栽品种类型田(棚)3块(个),每3天调查一次,每块 田(棚)调查全部植株。发现中心病株后,记载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并统计病株率。将调查结果填人附录A 表Al。 5.2定点系统调查: 5.2.1调查时间和调查田的确定: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进行定点系统调查,每5天调查一次,发病盛期 每3天调查次。 5.2.2取样方法:黄瓜生长前中期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黄瓜生长后期采用对角线5点取 样,每点从植株上、中、下部各取10片叶。将调查结果填人附录A表A2。 5.3 病情普查 1

.pdf文档 DB37-T 367-2003 黄瓜霜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67-2003 黄瓜霜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67-2003 黄瓜霜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67-2003 黄瓜霜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8:34:4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