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65.020.01 B 16 DB37 山东省地 方标准 DB37/T 366-2003 番茄晚疫病测报调查规范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03-02-20 发布 2003-04-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66—2003 前言 本标准依据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万海、张德满、朱军生、郭振宗、任宝珍、刘庆年、曹长余、段陈波、邱士 芬。 本标准自2003年4月1日起实施。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37/T 366—2003 番茄晚疫病(Ttmato late blight)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圃 本标准规定了番茄晚疫病发生情况调查与记载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承担测报任务的病虫测报站(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98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3术语 病株率:指发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例。 病叶率:指发病叶数占调查总叶数的比例。 病情指数:指各级病叶数与各级代表数值乘积之和与调查总叶数与最高级代表数值乘积的比率。 4症状及病原 症状晚疫病主要危害叶、茎和果实,从幼苗期至果实成熟时均能受害,病害大多从叶尖和叶缘开 始发病,病部先出现不规卿暗绿色水溃状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气候条件适合时病势迅速发展,叶片腐 烂,潮湿时病叶背面病斑周缘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干旱时病斑干枯,叶背无白霉,质脆易裂。茎部病 斑为暗绿色水溃状不规则条斑,后边黑褐色。果实上病斑为不规则灰绿色水溃状硬斑块,后呈褐色略凹 陷,边缘也有白霉,最后腐烂、脱落,通常未成熟的绿果易受害。 病原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疫菌属疫霉菌 Phytophthora infestaus(Mont)deBary侵染所致。菌丝无 色,无隔膜,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以很少的丝状吸器伸人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病斑周缘的白霉是病 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在较高温度下孢于衰直接萌芽侵人寄主,低温高湿下孢子囊产生6-12个游动孢子, 在水中游动片刻后,失去鞭毛,产生芽管侵人寄主。卵孢子膜厚、黄色,本菌也能在土壤中形成圆孢子 和厚垣孢子,均有致病力。 信息服 5调查内容及方法 5.1中心病株调查 番茄定植后,选择种植集中、易感病品种类型田(棚)3块(个),每3天调查一次,每块田(棚)调查全部 植株。发现中心病株后,记载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并统计病株率。将调查结果填人附录A表A1。 5.2定点系统调查: 5.2.1调查时间和调查田的确定: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进行定点系统调查,每5天调查一次,发病盛期 每3天调查一次。 5.2.2取样方法:番茄生长前期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番茄生长中、后期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从植株上、中、下部各取10片叶。将调查结果填人附录A表A2。 5.3病情普查

.pdf文档 DB37-T 366-2003 番茄晚疫病测报调查规范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66-2003 番茄晚疫病测报调查规范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66-2003 番茄晚疫病测报调查规范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66-2003 番茄晚疫病测报调查规范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8:34:2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