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65.020 B 16 备案号:19856-2007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DB DB11/T 397 —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of pest rodents in the farmland 2007-02-01 实施 2006-11-03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397 —2006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大钊、郭喜红、金晓华。 DB11/T 397 —2006 1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调查农田鼠情应遵守的原则(附录 A) 、害鼠种群特征、受害损失调查、作物与环境 调查、鼠情报告与预测、调查数据记载与归档上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调查农田鼠类数量及其危害。也可供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其他环境鼠类调查或其他 目的调查参考。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鼠情观测区(以下简称:观测区) observed regions 为获得大面积鼠类危害状况设立的田间调查区域。 2.2 害鼠种群调查样地(以下简称:样地) sample field 为获得害鼠种群结构、自然存活率、自然繁殖率等数据在典型地段设置的长期监测害鼠种群数量动 态设置的田间调查区域。 2.3 夹夜 trap-night 在田间调查时将一定数量的鼠夹布放在田间捕鼠的方法。1 支有效使用(指能够捕打到鼠类的鼠夹,踏板感量为 1.5g-2.5g)的鼠夹,按规定的方式在田间置放 1夜为 1 个夹夜。 2.4 夹夜法 trap-night method 以花生米做诱饵,用中号铁板鼠夹(120mm×80mm),暮放晨收的捕鼠方法。布夹方法为每 50 支鼠 夹为一夹线,沿直线布放;夹距 5m。与其平行间隔 50m(如有障碍物可根据情况大于 50m)布放另 1 条夹线,依次再布放其它夹线。每次布放的夹线数不少于 2 条。在同一地点连续布放 3 天。每次布放的地点不能重叠,相邻两次布夹地相距 lOOm 以上。 2.5 有效布夹数 the count of ef fective r attrap 空翻夹数) (遗失夹数 布夹总数 有效布夹数 + = - 2.6 夹夜捕获率 the rate of Tra p-night c apture 100 % × =有效夹夜总数捕鼠总数) 夹夜捕获率( 2.7 土丘记数法 hillock count 适用于地下生活鼠种,如鼢鼠( Myospalax spp. )、棕色田鼠( Microtus mandarinus )的调查方法。 做法是选择有土丘,面积不少于 1/4hm2的地段,记录其中的土丘数量,根据土丘数折算土丘密度。 ) hm () () /hm22 调查面积个土丘数土丘密度(个 = DB11/T 397 —2006 2 食虫目的麝鼹( Scaptochirus moschatus )可参照上述方法统计。 2.8 鼠胴体重 the weig ht of mouse carcass 去掉全部内脏后的鼠体重。 3 观测区鼠情调查 3.1 观测区选择 观测区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鼠害状况的典型地段。 调查数据应能够反映特定环境中害鼠的平均密度 和危害等级。采用夹夜法调查,一次调查布夹总数应≥300夹夜。 3.2 调查次数 观测区每年至少 2次,依据农业生产需要可增加调查次数。第 1 次在春季当地害鼠尚未大量繁殖之 前,为 4 月份。第 2 次在当地害鼠越冬前,为 10 月份。具体时间可根据各地鼠情确定或由业务主管部门规定。 3.3 调查内容 调查害鼠的种类、夹夜捕获率(%)、作物被害状况、危害等级以及害鼠造成的经济损失量。有条件 的地方应调查危害特征。其结果填入表 B.1。 4 样地鼠情调查 4.1 样地选择 样地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主要害鼠的典型栖息环境,其区域应能够满足长期取样的需要。采用夹夜 法调查,每次调查捕鼠量不少于 30 只。样地与观测区不重合,样地的地点设置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当样地内的鼠密度不能反应出害鼠数量变化时(例如:改变农田使用性质) ,可更换样地。样地距村镇距离不少于 2OOm。 4.2 调查次数 每季度调查 1 次,有条件的地区可酌情增加次数,直至每月 1 次。 4.3 调查内容 害鼠种类、夹夜捕获率(%)、种群性比、年龄结构、种群繁殖状况、环境生态因子及其它有关数据。 调查结果记入表B.2。调查结果应能够根据环境特点预测出鼠类种群变动趋势。 5 害鼠种群繁殖特征 样地的害鼠种群特征记入表B.3,其中各项参数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5.1 雌鼠繁殖特征 繁殖雌鼠比、平均胎仔数、雌鼠繁殖率。 100妊娠雌鼠数% ×+=成体雌鼠数有子宫斑雌鼠数) 繁殖雌鼠比( 有胚胎雌鼠总数胚胎总数平均胎仔数 = 平均胎仔数 繁殖雌鼠比 雌鼠繁殖率 × = 5.2 雄鼠繁殖比 依据雄鼠性发育特点,计算雄鼠繁殖比。 ( )100 (%) × =成体雄鼠数包括睾丸膨大的个体数 睾丸下降到阴囊的雄鼠雄鼠繁殖比 5.3 年龄划分

.pdf文档 DB11-T 397-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397-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397-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397-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5:40: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