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65.020.40 B 64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2016 - 04 - 06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7 - 06 实施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DB35/T 1573—2016 * 2016 年 11 月第一版 2016 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573—2016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规划布局 .......................................................................... 2 6 现场调查 .......................................................................... 4 7 技术措施设计 ...................................................................... 4 8 投资估算 .......................................................................... 5 9 规划文件组成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福建省森林火险县级单位等级 ......................................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表格 .................................... 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主要树种选择参考表 ............................................. 12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指标 ................................... 13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 ............................................... 14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综合单价估算 ................................................... 15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文件组成格式 ........................... 17 参考文献 ............................................................................ 18 I DB35/T 1573—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林业调查规划所、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龙岩市林业种苗站、龙岩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龙岩市林业基地建设办公室、长汀县森林资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春英、张文元、张盛钟、郑建英、赖健、阙善洪、刘昌营、吕国庆。 II DB35/T 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制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规划布局、现场调查、技术措 施设计、投资估算和规划文件组成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各类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专项规划可以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5007—2014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 TB 10063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生物防火林带 在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选择防火性能强,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不含挥发油脂、含水率高、叶片厚、 燃点高的树种,运用密植手段,营造带状林,形成阻隔林火蔓延的植物林带。 3.1.1 山脊生物防火林带 在林地或林分中,拟开设在山脊线或山脊线附近,起到阻隔山火蔓延作用和实施以火攻火战术依托 作用的生物防火林带。 3.1.2 山脚生物防火林带 在林地或林分边缘,拟开设在山脚田边或其上部,起到阻隔山火进入林地或林分作用的生物防火林带。 3.1.3 电力走廊生物防火林带 在经过林地或林分上部的电力线路,拟开设起预防山火威胁电力输送作用和防范电力线路掉落引发 山火作用的生物防火林带。 3.2 林火阻隔网 防火区内由多条阻隔带形成的闭合式阻火网络。 1 DB35/T 1573—2016 3.3 林火阻隔网密度 林地单位面积内(防火区域内)林火阻隔网的数量(长度或面积)。林火阻隔网密度,划分成长度 密度和面积密度。 3.3.1 长度密度 2 2 林地面积(防火区域)内,所有林火阻隔网的长度(m)之和与林地面积(hm )之比。单位:m/hm 。 3.3.2 面积密度 2 2 林地面积(防火区域)内,所有林火阻隔网面积(hm )之和与林地面积(hm )之比。单位:林火 2 2 阻隔网面积(hm )/林地面积(hm )。 3.4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四周有阻火隔离带封闭围成的防火区城,是控制林火向阻隔网外蔓延的基本单元。 4 总则 4.1 遵循“因险设防、突击重点、统筹规划、分批建设”的建设原则。 4.2 生物防火林带应结合营林工程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4.3 生物防火林带设置宜与行政区域界线、山林权属界线基本一致。林带相互联结,构成封闭式林火 阻隔网络。 4.4 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4.5 应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兼顾的原则。 5 规划布局 5.1 重点布局 需要重点布局的区域主要包括: a) 重点区位:铁路和公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国省道和县道)两侧、江河两岸、重点水土流失 区、生态公益林区、城区周边一重山、针叶林集中区; b) 重点部位:陵园(公墓)、寺庙周围一重山,山脚田边及其它人员活动频繁、森林火灾多发易 发地段、电力高压线走廊; c) 重点保护目标:林区内的重要军事、通讯、电力、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建筑的周边; d) 重点单位: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国有林场的外围分界线; e) 重点乡镇:易发、高发森林火灾的乡(镇、场)。 5.2 防火林带长度 生物防火林带长度应连续长度1 km以上。 5.3 防火林带宽度 林带宽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DB35/T 1573—2016 表1 林火阻隔系统宽度 林火阻隔系统 林火阻隔系统 序号 宽度 布设位置 备注 m 省界、县界、乡镇界、国有林场界、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边界,以及森林与草原、 1 ≥30 寺庙、居民点、易燃物资储备库、墓地交界处的 林火阻隔带 2 山脊、林中 15~20 3 山脚田边 8~15 4 水渠、河流及其他自然阻隔带 30 5 铁路 6 高速公路(含快速通道) ≥30 7 国道 ≥20 8 省道 ≥15 9 县乡道路及其他道路 ≥10 10 5.4 水渠、河流及其他自然阻隔带旁的利用宽 度与加宽宽度之和应大于 30 m 铁路一侧的林火阻隔带宽度应符合 TB 10063 规定的防火间距 电力高压线 10 kV~220 kV 30 走廊 >220 kV 40 道路用地外缘起向外距离(单侧距离) 控制面积 5.4.1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以县(市、区)为单元,按县(市、区)级火险等级区划分(参见附录A)。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及与其相对应的长度密度应符合表2[LY/T 5007—2014,表2]的规定。 表2 县(市、区)级火险等级区 县(市、区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hm 2 与阻隔网控制面积相对应的长度密度 m/hm2 Ⅰ级火险等级(森林火灾危险性大) ≤500 >17.88 Ⅱ级火险等级(森林火灾危险性中) 501~1000 17.88~12.65 Ⅲ级火险等级(森林火灾危险性小) 1001~5000 12.65~5.66 3 DB35/T 1573—2016 5.4.2 乡(镇)特殊防火区域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在以县(市)级防火单元内,针对特殊的连片针叶林防火区域,按多发火灾乡镇(市级森林防火重 点单位或近5年内均有卫星监测到森林火灾发生)、一般火灾乡镇(近5年内有卫星监测到森林火灾发生) 和少发火灾乡镇(近5年内没有卫星监测到森林火灾发生)划分,乡镇连片针叶林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及与其相对应的长度密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乡(镇)连片针叶林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县(市)级内乡镇连片针叶林防火区域 6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hm 与阻隔网控制面积相对应的长度密度 2 m/hm2 多发火灾乡镇 ≤20 >89.4 一般火灾乡镇 21~30 89.4~73.0 少发火灾乡镇 31~40 73.0~63.0 现场调查 6.1 调查内容 对拟建林带的地点、四至、长度、面积、林分主要因子、林木采伐蓄积量、立地条件、林带布设位 置等进行调查

pdf文档 DB35-T 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6:45:1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