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616778.1
(22)申请日 2022.06.27
(73)专利权人 云南禄丰隆晟新材 料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651205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
市仁兴镇革里村委会阿三村 (罗次铁
矿)
(72)发明人 谭宇明 高英强 赵兵 王雪松
(51)Int.Cl.
F26B 5/02(2006.01)
F26B 20/00(2006.01)
F26B 11/22(2006.01)
F26B 17/10(2006.01)
F26B 21/00(2006.01)
F26B 25/02(2006.01)
F26B 25/04(2006.01)F26B 25/18(2006.01)
F26B 25/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涉
及硅片生产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包括下烘干
盘、 上烘干盘、 搅拌组件、 升降机构和烘干降尘 组
件, 下烘干盘放置在称重台上, 称重台固定在机
架的内部底 面上; 上烘干盘设置在下烘干盘的正
上方, 搅拌组件设置在上烘干盘的内部; 升降机
构设置在机架的顶部并驱动上烘干盘升降; 烘干
降尘组件套设在上烘干盘上; 烘干降尘组件包括
环形管、 连接 管、 烘干管和降尘管; 环形管固定套
设在上烘干盘的外部, 环形管上设置有多个沿圆
周均匀分布的短管。 本实用新型能小范围对硅泥
进行全面烘干, 烘干的均匀性更好, 硅泥的回收
率高, 且环保性较好, 解决了现有的再利用装置
烘干均匀性差, 且环保性 不够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7483108 U
2022.09.23
CN 217483108 U
1.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包括下烘干盘 (1) 、 上烘干盘 (2) 、 搅拌组件 (3) 、 升降机构 (4)
和烘干降尘组件 (5) ,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烘干盘 (1) 放置在称 重台 (7) 上, 所述称 重台 (7) 固
定在机架 (6) 的内部底面上;
所述上烘干盘 (2) 设置在所述下烘干盘 (1) 的正上方, 所述搅拌组件 (3) 设置在所述上
烘干盘 (2) 的内部;
所述升降机构 (4) 设置在所述机架 (6) 的顶部并驱动所述上烘干盘 (2) 升降;
所述烘干降尘组件 (5) 套设在所述上烘干盘 (2) 上, 所述烘干降尘组件 (5) 包括环形管
(51) 、 连接管 (5 3) 、 烘干管 (54) 和降尘管 (5 5) ;
所述环形管 (51) 固定套设在所述上烘干盘 (2) 的外部, 所述环形管 (51) 上设置有多个
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短管 (52) , 所述短管 (52) 经穿 孔 (23) 插 入至所述上烘干盘 (2) 的内部;
所述环形管 (51) 与所述连接管 (53) 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管 (53) 的另一端通过三
通分别与所述烘干管 (54) 和所述降尘管 (55) 固定连接, 所述烘干管 (54) 和所述降尘管 (55)
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5 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管 (54) 的端部与
第一风机 (57) 的出口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风机 (57) 的进口通过管道与电加热箱 (58) 的出口
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 风机 (57) 和所述电加热箱 (58) 均固定在所述机架 (6) 的背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尘管 (55) 的端部与
净化箱 (59) 的进口固定连接, 所述净化箱 (59) 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风机 (510) 的进口固
定连接;
所述净化箱 (59) 和所述第二 风机 (510) 亦均固定在所述机架 (6) 的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管 (51) 、 烘干管
(54) 和降尘管 (5 5) 均为硬质管, 所述连接管 (5 3) 为软质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烘干盘 (1) 的顶部
边缘处设置有定位环 (1 1) ;
所述上烘干盘 (2) 的底部边 缘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环 (1 1) 相配合的定位槽 (21)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烘干盘 (2) 的内部
顶面上设置有三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超声 波发生器 (2 2)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组件 (3) 包括搅
拌叶片 (31) 和搅拌电机 (32) ;
所述搅拌叶片 (31) 设置在 所述上烘干盘 (2) 的内部 并固定在所述搅拌电机 (32) 的输出
轴上, 所述搅拌电机 (32) 固定在所述上烘干盘 (2) 的顶部;
所述搅拌叶片 (31) 的尺寸与所述下烘干盘 (1) 的内径相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 (4) 包括连
接架 (41) 、 气缸 (42) 和导杆 (43) ;
所述连接架 (41) 的底部与所述上烘干盘 (2) 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架 (41) 的顶部
与所述气缸 (42) 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气缸 (42) 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机架 (6) 的顶部;
所述导杆 (43) 设置有两个, 并对称分布在所述气缸 (42) 的两侧, 所述导杆 (43) 的底端
固定在所述上烘干盘 (2) 的顶部, 所述 导杆 (43) 的顶端活动贯 穿所述机架 (6)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483108 U
2硅泥回收 再利用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 硅片生产技 术领域, 特别是 涉及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废硅泥来源为半导体或太阳能晶圆厂经切割或研磨制程产生, 由于 “硅泥”中硅粉
的尺寸较小, 且含有 水分和非硅杂质, 回收再利用难度较高。 一般通过经过干燥脱 水作为耐
火材料使用, 或简单烧结后作为钢铁冶炼原料使用, 导致大量的硅泥无法有效回收应用于
多晶硅加工中。 由于硅泥价格低廉, 且 无法有效重复利用于硅片加工, 限制了多晶硅生产成
本, 造成了能源浪费。
[0003]针对传统的对硅泥处理不当而造成资源 浪费的问题, 提供一种硅泥回收再利用装
置, 但现有的回收再利用装置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4]1. 现有的装置烘干均匀性差, 难以对硅泥 进行全面的烘干处 理;
[0005]2. 现有的装置烘干过程中环保性不够, 含尘空气容易污染周围环境, 且也对工人
的健康产生影响。
[0006]因此, 现有的回收再利用装置, 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 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
能改进的技 术, 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能小范围对硅泥进行全面烘
干, 烘干的均匀 性更好, 硅泥的回收率高, 且环保性较好, 解决了现有的再利用装置烘干均
匀性差, 且环保性 不够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 是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实现的:
[0009]本实用新型为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包括下烘干盘、 上烘干盘、 搅拌组件、 升降机
构和烘干降尘组件, 下烘干盘放置在称重台上, 称重台固定在机架的内部底面上; 上烘干盘
设置在下烘干盘的正上方, 搅拌组件设置在上烘干盘的内部; 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的顶部
并驱动上烘干盘升降; 烘干降尘组件套设在上烘干盘上。
[0010]烘干降尘组件包括环形管、 连接管、 烘干管和降尘管; 环形管固定套设在上烘干盘
的外部, 环形管上设置有多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短管, 短管经穿孔插入至上烘干盘的内部;
环形管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分别与 烘干管和降尘管固定连
接, 烘干管和降尘管 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0011]进一步地, 烘干管的端部与第一风机 的出口固定连接, 第一风机的进口通过管道
与电加热箱的出口固定连接; 第一 风机和电加热箱均固定在机架的背面上。
[0012]进一步地, 降尘管的端部与净化箱的进口固定连接, 净化箱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
二风机的进口固定连接; 净化箱和第二 风机亦均固定在机架的背面上。
[0013]进一步地, 环形管、 烘干管和降尘管均为硬质管, 连接管为软质管。
[0014]进一步地, 下烘干盘 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定位环; 上烘干盘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483108 U
3
专利 硅泥回收再利用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22: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