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1.060 Y 78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780—2018 步态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gait parameter 2018 - 05 - 22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8 - 22 实施 发 布 DB35/T 1780—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试验原理 .......................................................................... 1 5 仪器和材料 ........................................................................ 1 6 承试者 ............................................................................ 2 7 测试鞋 ............................................................................ 2 8 试验步骤 .......................................................................... 2 9 试验结果 .......................................................................... 3 10 试验报告 ......................................................................... 4 参考文献 ............................................................................. 5 I DB35/T 178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福建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文、范毅方、李军法、李朝阳、陈大志、毛树禄、陈自猷。 II DB35/T 1780—2018 步态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裸足和穿鞋时的步态参数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人群裸足和穿鞋时的步态参数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03 鞋类 术语 QB/T 4333 鞋类合脚性评价方法 ISO 29783-1 修复术和矫正术 术语 第1部分:正常步态(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Vocabulary. Part 1:Normal gait first edition) 3 术语和定义 GB/T 2703和ISO 29783-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试验原理 将自发光或反射光的标志物固定于人体下肢或测试鞋的特征部位,高速摄像系统跟踪拍摄由标记物 发出或反射的光信号,解析系统根据跟踪的标记物位置确定其在图像中的坐标和角度。 5 仪器和材料 5.1 跑道 供地面跑步试验的跑道,宽度不小于0.8 m,长度不小于15 m。跑道的材料及表面情况根据受测试鞋 的穿着用途确定。常用的跑道材料有塑胶、水泥、瓷砖、大理石等。 5.2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5.2.1 系统构成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由标记物、高速摄像系统、解析软件系统和计算机组成。 5.2.2 标记物 一种自发光体或光线反射物,用于固定在承试人员下肢或测试鞋上,作为高速摄像系统跟踪的目标。 若采用光线反射物作标记物,该物体外表面应为半球形,使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保证各高速摄像头拍 1 DB35/T 1780—2018 摄。参考标记物一般固定在承试人员下肢或测试鞋的特征部位,它的位置变化代表承试人员下肢或测试 鞋的位置变化。 5.2.3 高速摄像系统 可使用电影摄影机或摄像机或其他光学系统,用于跟踪并确定标记物的位置。本方法的摄像头不少 于4个,分别位于承试人员运动方向的前后及两侧,前后各一个,两侧各1个。 5.2.4 解析系统 一种数字转换器、视频处理器或光学跟踪系统,用于确定参考标记物在图像中的坐标。这些图像由 高速摄像系统获得。解析系统能输出以下步态数据: ——首次着地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角度; ——站立相中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最大伸展角度; ——足尖离地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角度; ——迈步相中髋关节、膝关节、踝关的节最大屈曲角度; ——矢状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角度变化范围; ——重心变化幅度。 5.2.5 计算机 其操作系统及硬件配置应满足解析系统软件的要求。一般要求计算机的CPU主频不少于4.0 GHz,内 存容量不少于1.0 GB,硬盘容量不少于80 GB,并配置USB接口、光盘驱动器和数据连接线。 6 承试者 承试人员者应符合QB/T 4333有关承试人员的要求。 7 测试鞋 测试鞋的鞋型应按 QB/T 4333 进行评价并认定为符合承试人员的脚型。 8 试验步骤 8.1 设备的安装 根据试验需求布置摄像头位置,使数据采集区域不小于4 m×2 m×2 m,摄像速度设为100帧每秒。 8.2 测试前准备 测试前承试人员应了解本试验的目的,以及相应的试验程序。每双测试鞋应选择1名脚型符合的承 试人员进行试穿,并至少行走8 km。行走时宜穿着运动棉袜。 8.3 标记物的固定 人体上参考标记物的固定位置应包括小腿、脚腕、后跟突点(上述3点以跟腱为中心),踝关节, 第五跖关节外侧,人体静态重心(在第三骶椎上前方7 cm处),髋关节两侧等。测试鞋上参考标记物的 固定位置包括后上端点、帮底结合点(以跟腱为中心),第五跖关节外侧。标记物固定位置见图1。 2 DB35/T 1780—2018 8.4 承试人员适应性练习 承试人员应以试验设定速度行走或跑步10 min,行走速度控制在1.0 m/s~1.2 m/s,跑步速度控制 在3.5 m/s~4.0 m/s。如承试人员无试穿测试的经验,应对其进行培训,并用相关的设备测量其行走速 度,以使承试人员行走速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8.5 站立校准 承试人员在采集区域的中心裸足或穿鞋正常站立,两脚与肩齐宽,双臂侧外展45°。摄像系统记录 该时刻的各参考标记物位置,并以此为初始状态。 8.6 裸足步态参数的测试 承试人员先后4次以试验设定速度通过跑道,高速摄像系统记录该时刻的各参考标记物运动轨迹变 化。取每次行走或跑步的1个完整步态进行分析,并通过三维图像解析系统计算出每次行走或跑步的步 态参数。 8.7 穿着测试鞋时步态参数的测试 承试人员穿着测试鞋,重复8.5和8.6的测试步骤。 10 9 13 7,8 12 5,6 11 1,2 3,4 说明: 1——第一趾; 9 ——膝关节外侧; 2——第五趾; 10——大腿外侧; 3——第一跖趾; 11——后跟中点; 4——第五跖趾; 12——跟腱; 5——内踝; 13——小腿后中点。 6——外踝; 7——小腿内侧; 8——小腿外侧; 图1 9 标记物固定位置图 试验结果 取承试人员裸足和穿着测试鞋测试的4次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作为承试人员裸足和穿着测试鞋时的步 态参数。 3 DB35/T 1780—2018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a) 标准编号; b) 承试人员的的描述; c) 仪器的名称及型号,跑道的材料和表面情况; d) 承试人员裸足和穿着测试鞋的试验结果; e) 试验者和试验日期。 4 DB35/T 1780—2018 参 考 文 献 [1] GB/T 17245-2004 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 [2] HG/T 2878-1997 胶鞋试穿试验规则 [3] QB/T 2674-2013 鞋类试穿检验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35/T 1780-2018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步态测试方法 DB35/T 1780—2018 * 2018 年 6 月第一版 2018 年 6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780-2018 步态测试方法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53: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