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93.080.01 P66 山 DB37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362—2018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 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Pressure-Dispersed Anchor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 2018 - 07 - 19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8 - 19 实施 发 布 DB37/T 336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山东大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齐鲁交通发展集 团有限公司青临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修广、薛志超、毕玉峰、张宏博、李英勇、李涛、李颖、陈宝强、高晋、江 健宏、吴建清、陈晓光、岳红亚、郭勇、李伟华。 I DB37/T 3362—2018 引 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挡土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特殊高填土路段,自然放坡会占用 大量永久土地资源,当采用挡土墙替代边坡时,可有效减少路基宽度,降低路堤填方量,同时还可减少 拆迁赔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挡土墙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发展较慢,传统挡土墙在具有特 殊要求的高填方路堤工程中受到限制。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结合了悬臂式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的 特点,是支护高填方路基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有效措施,并在山东省的公路建设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展示 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规范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统一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等单位在山东省交通科技项目支持下,通过广泛调研及大 量试验,历时多年研究攻关,在实体工程应用基础上,总结并制定了本技术标准。 各有关单位在标准使用过程中,若发现存在不当之处或有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函告山东省交通 运输厅公路局(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9号,邮编:250002),以便修订时参考。 II DB37/T 3362—2018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标准。除本标准已有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公路的压力分散型单层悬锚式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86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TG B05-01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06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L/T 5083 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 JGJ 85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DB 33/T 904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 pressure-dispersed anchor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 一种由埋置在土体破裂面后部稳定土层内不同距离分布的锚定板、锚索和悬臂式挡土墙组成共同承 受土体侧压力的复合挡土结构。 3.2 预应力锚索 prestressing tendon 1 DB37/T 3362—2018 能将张拉力传递到稳定的或适宜的岩土体中的一种受拉杆件(体系),一般由锚具、自由段、锚固 段组成。杆体材料为钢绞线或钢丝束。 3.3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 prestressing tendon on the compression-dispersion type 在锚固段内设置多个承载体,以使预应力分散作用在各个承载体的预应力锚索。 3.4 锚具 anchorage 将预应力锚索的张拉力传递给被锚固体的装置。 3.5 外锚具 outer fixed end 对锚索实现张拉和锁定的支撑装置。 3.6 预应力损失 prestressing loss 预应力锚索张拉锁定后一定时期内所出现的应力减小。 3.7 锚定板 bearing plate 承受锚索传来的拉力并作用于土体部分的构件,分为钢筋混凝土锚定板和钢制锚定板。 4 基本原则和要求 4.1 在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中应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按照安全、经济、耐 久的原则,精细设计,精心实施,精准控制。 4.2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一般适用于填土高度大于 8 m ,地震烈度小于 7 度,地下水无腐蚀性路 段。在对节约用地、减少拆迁、保护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路段宜优先选择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 4.3 应根据工程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荷载作用效应、工后位移及变形要求、防腐耐久性要求,按照 动态设计理念及便于后期养护的原则进行设计。 4.4 施工前应对工程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核查,制定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进 行专项论证,施工工艺参数一般应通过试验段确定。 4.5 施工时应加强对锚索、锚定板、混凝土、钢筋和路基填料等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强化锚固 段部位的质量管控。应充分分析安全风险因素,制定周密的监测方案,监测数据可作为设计和施工优化 的依据。 4.6 完工后应按照 JTG F80/1 的规定进行工程质量评定。 5 地质勘测与环境调查 5.1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的调查、勘测和资料收集工作应按照 JTG C10 、JTJ 064 的有关规定执 行。应根据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的规模、重要程度和设置环境来决定调查、勘测的方法及范围,对 实地调查结果及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确定挡土墙的结构类型、形式和基本尺寸后,进行正式勘测。 工程的地质勘测应与公路地基勘测同步进行,也可在公路地基勘测后,根据挡土墙设计需要进行补充勘 测。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搜集挡土墙路段加密桩号的路基横断面图、挡土墙起讫桩号路基横断面图, 墙址纵断面图,地质纵、横剖面图及设计、施工所需的其他调查资料。 5.2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工程地质勘测前,应确定勘测深度及勘测范围,并编写岩土工程勘察计 划书。 2 DB37/T 3362—2018 5.3 为提供挡土墙设计参数,应进行现场调查与试验。其主要项目为: a) 土压力设计参数,包括土的密度、密实度、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应按照 JTJ 051 的规定, 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b) 地基承载能力与变形计算参数,应根据墙址下地基的承载力、沉降变形等可能影响的范围,确 定地基调查深度后,进行勘探和测试。对于地基的调查深度,求土的剪切计算参数的调查范围 宜为:基础底面以下 1.5 倍墙背填土高度的深度;求沉降计算参数的调查范围宜为:基础底面 以下 3 倍墙背填土高度的深度,当为软土地基或可能产生滑坍、不均匀沉降地段时,尚需扩大 调查范围; c) 稳定性验算所需设计参数,基础与地基土间的摩擦系数等宜采用试验方法确定。 5.4 挡土墙地基,应采用坑探、钻探等方法勘探。 5.5 挡土墙承重部位下部可能存在滑动面时,需对其影响区范围内进行坑探。 5.6 在确定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基础类型及基础深度时,除应按本标准第 5.3 条的规定调查、搜集墙 址处的相关设计资料外,还应调查挡土墙周围环境条件,评估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在施工过程中对 环境的影响;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建成后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5.7 开展施工条件调查,搜集空间作业条件,原有构造物及地下埋设物的情况,施工环境风险,施工 噪声、振动、污水和粉尘等环境污染控制要求等。 6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由钢筋混凝土墙身、基础及锚固系统组合而成,锚固系统包括锚具、 锚索、锚定板等。 6.1.2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路基高度、荷载作用情况、环境条件、 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等因素。 6.1.3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应包括基础和墙身的断面尺寸及结构设计、锚具和锚索的构造及 防腐设计、锚定板尺寸及结构设计,并应进行锚索张拉力、挡土墙强度和稳定性力学验算。 6.1.4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的设计计算应按照本标准相关规定和现场试验情况进行动态设计,并 应符合 JTG D30 、 GB 50086 等相关规定。 6.1.5 设计中应考虑挡土墙对环境的影响,确定必要的环境保护方案。 6.1.6 施工期间应设置监测断面,具体监测内容及要求按本标准 8.4 条执行,并宜同永久监测相结合。 6.1.7 挡土墙墙背填料宜采用渗水性强的砂性土、砂砾、碎(砾)石等材料,不宜采用黏土,严禁采 用淤泥、腐殖土和强膨胀土等作为填料。锚索宜埋设于砂砾等粗粒料土层中,粗粒料厚度不宜小于 1~ 2 倍锚定板高度,自墙身内侧至最远端锚定板范围内沿挡墙纵向全铺,并分层夯实,满足路基压实度要 求,如图 1 所示。 3 DB37/T 3362—2018 图1 墙身至锚定板处锚索范围内填料示意图 6.1.8 路肩式挡土墙的顶面宽度不应占据硬路肩、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基宽度范围,并应设置护栏。 护栏设计应符合 JTG B05-01 、 JTG D81 的有关规定。 6.2 一般构造 6.2.1 基础形式可采用扩大基础、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厚度不宜小于 0.5 m 。 6.2.2 墙身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分为肋柱式和无肋柱式。墙身顶宽不得小于 0.2 m ,底部厚度 不应小于 0.3 m 。墙身外侧宜为竖直,内侧宜设 1:0.02~1:0.1 的仰坡。 6.2.3 挡土墙分段长度宜为 10 m~20 m ,并按规定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 6.2.4 应按照有关规定在墙面设置泄水孔及墙背反滤和排水构造。 6.2.5 外锚固端处应设置垫板和锚具,垫板处墙身应配置承压钢筋,锚具距离沉降缝及伸缩缝不小于 0.5 倍锚索间距。 6.2.6 墙身锚索一般单层布置,锚孔直径宜为 110 mm ,每孔内设置 2 根~4 根 7φ5 钢绞线。 2 6.2.7 锚定板宜采用钢筋混

pdf文档 DB37-T 3362-2018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362-2018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362-2018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362-2018 压力分散型悬锚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51: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