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707323.2
(22)申请日 2021.11.05
(73)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 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
研究所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
开发区杨桥湖大道19号
(72)发明人 张针粒 刘海建 商超 代成名
戴睿婕 郭寒贝 谭海涛 王强勇
强磊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理工大 学专利中心
11120
专利代理师 仇蕾安
(51)Int.Cl.
F16F 15/04(2006.01)
F16F 15/08(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拉杆式限位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上底板、 缓冲块、 限位盘、 限位轴、
缓冲套和下底板; 上底板和下底板相对且平行设
置, 两个限位盘平行设置在二者之间, 两个以上
限位轴依次穿过两个限位盘, 一个以上限位轴一
端固定在下限位盘上, 另 一端固定在上底板上;
剩余的限位轴一端固定在上限位盘上, 另一端固
定在下底板上; 每个限位轴的轴向中部同轴套装
有缓冲套, 固定在下限位盘和上底板之间的限位
轴上的缓冲套与上限位盘上设置的通孔间隙配
合, 固定在上限位盘和下底板 之间的限位轴上的
缓冲套与下限位盘上设置的通孔间隙配合; 上底
板朝向限位盘的一端, 下底板朝向限位盘的一端
以及两个限位盘相对的任一端面上分别设有一
个缓冲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6923029 U
2022.07.08
CN 216923029 U
1.一种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上底板(2)、 缓冲块(3)、 限位盘(4)、 限位轴
(5)、 缓冲套(6)和下底板(7);
所述上底板(2)和下底板(7)相对且平行设置, 两个限位盘(4)平行设置在二者之间, 两
个以上限位轴(5)依次穿过两个限位盘(4), 一个以上限位轴(5)一端固定在下限位盘上, 另
一端固定在上底板(2)上; 剩余的限位轴(5)一端固定在上限位盘上, 另一端固定在下底板
(7)上; 其中, 下限位盘为靠近下底板(7)的限位盘(4), 上限位盘为靠近上底板(2)的 限位盘
(4);
每个限位轴(5)的轴向中部同轴套装有缓冲套(6), 固定在下限位盘和上底板(2)之间
的限位轴(5)上的缓冲套(6)与上限位盘上设置的通孔间隙配合, 固定在上限位盘和下底板
(7)之间的限位轴(5)上的缓冲套(6)与下限位盘上设置的通孔间隙配合; 其中, 间隙配合用
于缓冲套(6)对限位盘(4)周向晃动提供缓冲 作用;
所述上底板(2)朝向限位盘(4)的一端, 下底板(7)朝向限位盘(4)的一端以及两个限位
盘(4)相对的任一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缓冲块(3), 用于为两个限位盘(4)沿限位轴(5)的轴
向晃动提供缓冲 作用。
2.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垫筒(1), 上底板(2)和下底
板(7)远离限位盘(4)的一端分别设有两个以上垫筒(1), 用于将上底板(2)和下底板(7)与
外部设备隔开; 其中, 每个垫筒(1)为空心圆柱结构, 且与上底板(2)或下底板(7)上设置的
通孔同轴, 该通 孔用于将上底板(2)和下底板(7)与外 部设备连接。
3.如权利 要求2所述的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底板(2)和下底板(7)均采用
方形结构。
4.如权利 要求3所述的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底板(2)和下底板(7)的四角
均设有垫筒(1)。
5.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底板(2)和下底板(7)均采用
圆形结构。
6.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底板(2)和下底板(7)之间设
有八个限位轴(5), 四个限位轴(5)一端通过紧固件紧固在下限位盘上, 另一端通过紧固件
紧固在上底板(2)上; 另外四个限位轴(5)一端通过紧固件紧固在上限位盘上, 另一端通过
紧固件紧固在下底板(7)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盘(4)的形状采用圆形或
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套(6)采用橡胶材质或聚
氨酯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块(3)采用橡胶材质或聚
氨酯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块(3)提供
缓冲作用的一端为弧面。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923029 U
2一种拉杆式限位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振动噪声控制技 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拉杆式限位器。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在提高隔振装置 的隔振性能的同时, 保持隔振装置 的变形稳定性, 常在隔振
装置上加装限位器。 限位器主要是在冲击工况下发挥限位作用, 因此限位器需要承受巨大
的冲击力。
[0003]限位器需要具 备安全系数高的特性。 现有技 术中没有完全符合此要求的限位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 本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杆式限位器, 具备冗余结构、 安全系数高的特
点, 能够广泛适用于设备的冲击防护。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拉杆式限位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上底板、 缓冲
块、 限位盘、 限位轴 、 缓冲套和下底板;
[0006]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相对且平行设置, 两个限位盘平行设置在二者之间, 两个以
上限位轴依 次穿过两个限位盘, 一个以上限位轴一端固定在下限位盘上, 另一端固定在上
底板上; 剩余的限位轴一端固定在上限位盘上, 另一端固定在下底板上; 其中, 下限位盘为
靠近下底板的限位盘, 上限位盘为靠 近上底板的限位盘;
[0007]每个限位轴的轴向中部同轴套装有缓冲套, 固定在下限位盘和上底板之间的限位
轴上的缓冲套与上限位盘上设置的通孔间隙配合, 固定在上限位盘和下底板之 间的限位轴
上的缓冲套与下限位盘上设置的通孔间隙配合; 其中, 间隙配合用于缓冲套对限位盘周向
晃动提供缓冲 作用;
[0008]所述上底板朝向限位盘的一端, 下底板朝向限位盘的一端以及两个限位盘相对的
任一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缓冲块, 用于为两个限位盘沿限位轴的轴向晃动提供缓冲 作用。
[0009]优选地, 还包括: 垫筒, 上底板和下底板远离限位盘的一端分别设有两个以上垫
筒, 用于将上底板和下底板与外部设备隔开; 其中, 每个垫筒为空心圆柱结构, 且与上底板
或下底板上设置的通 孔同轴, 该通 孔用于将上底板和下底板与外 部设备连接。
[0010]优选地, 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均采用方 形结构。
[0011]优选地, 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的四角均设有垫筒。
[0012]优选地, 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均采用圆形 结构。
[0013]优选地, 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设有八个限位轴, 四个限位轴一端通过紧固件
紧固在下限位盘上, 另一端通过紧固件紧固在上底板上; 另外四个限位轴一端通过紧固件
紧固在上限位盘上, 另一端通过紧 固件紧固在下底板上。
[0014]优选地, 所述限位盘的形状采用圆形或方 形。
[0015]优选地, 所述缓冲套采用橡胶材质或聚氨酯材 料。
[0016]优选地, 所述缓冲块采用橡胶材质或聚氨酯材 料。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6923029 U
3
专利 一种拉杆式限位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8:19: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