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060.10 Z 05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3674-2019 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river and lake status assessment 2019-12-04 发布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2019-12-25 实施 发布 DB32/T 3674—2019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价指标体系 ................................................................... 2 5 评价方法 ....................................................................... 2 6 生态河流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分对照 ............................................ 2 7 生态湖泊(水库)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分对照 .................................... 7 8 评价要求 ...................................................................... 12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生态河流评价指标体系 ......................................... 13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生态湖泊(水库)评价指标体系 ................................. 14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Shannon-Wiener 生物多样性指数 ................................ 15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生态河湖公众满意度调查表 ..................................... 16 I DB32/T 3674—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郑在洲、董增川、季红飞、李春华、王嵘、高俊峰、刘凌、张建华、任黎、 金大伟、蔡永久、任杰、陈松峰、胡晓雨、殷鹏。 II DB32/T 3674—2019 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态河湖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生态河流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分 对照、生态湖泊(水库)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分对照、评价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境内河流和湖泊(水库)生态状况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 395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HJ 623-2011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HJ 773-2015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河湖 ecological river and lake 生态河湖指具有稳定的、有弹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能够满足较高标准的防洪、供水等社 会服务功能需求的河流、湖泊(水库)。生态河湖应当对长期或突发的扰动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 力,能够稳定维持水源涵养、河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可持续、多样性的社会服务功能, 水质优良,公众满意度高。 3.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指供给水厂净化生产、水质符合相应要求的具有一定取水规模的在用、 备用和规划水源区域。依据取水区域不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 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依据取水口所在水体类型的不同,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河流型饮用水 水源地和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 [HJ 773-2015,定义3.2] 1 DB32/T 3674—2019 3.3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 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等,这包含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本规范涉及 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河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河流着生藻类多样性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HJ 623-2011,定义3.1] 4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河湖状况评价体系分为生态河流和生态湖泊(水库)两类,生态河流评价指标体系和权 重见附录A,生态湖泊(水库)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见附录B。 5 评价方法 5.1 考核方式 生态河湖状况评价采用百分制考核。对每项指标分别进行量化并设定权重,总分按加权平均 求得。 5.2 否决项 生态河湖评价设3个否决项,分别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质优劣程度” 和“公众满意度”。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出现突发水污染问题、供水 危机等水质异常事件,则取消当次评选资格。 “水质优劣程度”指标,河流、湖泊(水库)水质评价结果为V类及以下,则取消当次评选资 格。 “公众满意度”指标,公众满意度在75分以下,则取消当次评选资格。 5.3 评价标准 生态河湖状况评价结果划分为“优”、“良”、“中”、“差”共4级,见表1。 表1 指标 生态河湖总分 生态河湖综合评价标准 分级标准及阈值 优 良 中 差 [90, 100] [75, 90) [60, 75) [0, 60) 符号含义:“[”表示“≥”;“]”表示“≤”;“(”表示“>”;“)”表示“<”。 6 生态河流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分对照 6.1 水安全 6.1.1 防洪工程达标率 2 DB32/T 3674—2019 防洪工程达标率指达到防洪标准的河流长度占评价河流总长度的百分比,按公式(1)进行赋分。 河段的防洪标准按照GB 50201的要求确定。 R fl = Lq L 100 „„„„„„„„„„„(1) 式中: R fl —防洪工程达标率赋分值; Lq —达标河流长度,单位为千米(km); L —评价河流总长度,单位为千米(km)。 6.1.2 供水水量保证程度 供水水量保证程度指有供水功能的河流对所有供水工程的水量保证程度。供水水量保证程度等于 一年内河流逐日水位或流量达到供水保证水位或流量的天数占年内总天数的百分比,按照公式(2) 计算。指标数值结果对照的评分见表2,赋分采用区间内线性插值。 Rgs = D0 100% Dn „„„„„„„„„„„(2) 式中: Rgs —供水水量保证程度; D0 —水位或流量达到供水保证水位或流量的天数; Dn —年内总天数。 表2 供水水量保证程度评分对照表 供水水量保证程度 [95%,100%] [85%,95%) [60%,85%) [0%,60%) 对照评分 100 [85,100) [60,85) [0,60) 6.1.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个数占评价河流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地总数的百分比。其中,单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采用全年内监测的均值进行评价,参评指标取 GB 3838-2002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24个基本指标和5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补充指标。按公 式(3)进行赋分。 RY = Y0 100 Yn „„„„„„„„„„„(3) 式中: RY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赋分值; Y0 —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个数; Yn —评价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 6.1.4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达标水功能区个数占评价水功能区总数的百分比。其中,达标的水功能区 3 DB32/T 3674—2019 为年内水功能区达标次数占评价次数的百分比大于或等于80%的水功能区。参评指标选取高锰酸盐指 数和氨氮两项,监测次数应遵循SL 395相关规定。按公式(4)进行赋分。 Rgz = G0 100 Gn „„„„„„„„„„„(4) 式中: Rgz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赋分值; G0 —达标水功能区个数; Gn —评价水功能区总数。 6.2 水生物 6.2.1 河流浮游植物多样性 河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采用Shannon-Wiener生物多 样性指数计算,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过程详见附录C。指标数值结果对照的评分见表3, 赋分采用区间内线性插值。 表3 河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分对照表 河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 [3.0,4.0] [2.0,3.0) [1.0,2.0) [0,1.0) 对照评分 [85,100] [65,85) [40,65) [0,40) 6.2.2 河流着生藻类多样性 河流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河流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采用Shannon-Wiener生物多 样性指数计算,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过程详见附录C。指标数值结果对照的评分见表4, 赋分采用区间内线性插值。 表4 河流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数评分对照表 河流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数 [3.0,4.0] [2.0,3.0) [1.0,2.0) [0,1.0) 对照评分 [85,100] [65,85) [40,65
DB32-T 3674-2019 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5:57: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