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72395.6
(22)申请日 2022.08.15
(71)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 学
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 都市新都区新都大
道8号
(72)发明人 周利华 李星甫 王猛 唐雁冰
张弘 李闽 武元鹏 苟绍华
(51)Int.Cl.
G01N 1/28(2006.01)
G01N 15/08(2006.01)
(54)发明名称
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系统、 岩心 渗吸
机理研究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及
制备系统、 岩心渗吸机理研究方法, 涉及油气开
发技术领域, 其中, 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
供固化组合物和岩心样品; 所述固化组合物在加
热条件下固化形成树脂; 利用所述固化组合物浸
没所述岩心样品, 加热固化, 冷却, 得到固化后的
岩心样品; 将所述岩心样品切片处理, 得到样品
薄片; 溶解所述样品薄片内的所述固化组合物形
成的树脂, 得到不含树脂的岩样薄片。 本申请还
提供一种岩心渗吸机理研究方法和薄片岩样的
制备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及
制备系统、 岩心渗吸机理研究方法, 改善了现有
技术中的岩心样品难以实现微观程度上渗吸情
况直接可视化观测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
CN 115184118 A
2022.10.14
CN 115184118 A
1.一种薄片岩 样的制备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提供固化组合物和岩心样品; 所述固化组合物在加热 条件下固化形成树脂;
利用所述固化组合物浸没所述岩心样品, 加热固化, 冷却, 得到固化后的岩心样品;
将所述岩心样品切片处 理, 得到样品薄片;
溶解所述样品薄片内的所述固化组合物形成的树脂, 得到不含树脂的岩 样薄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固化组合物浸没
所述岩心样品, 加热固化, 包括:
将所述岩心样品浸没在所述固化组合物形成的液体体系中, 在真空环境下静置,加压
静置, 加热使所述固化组合物形成树脂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真空环境下静置
的时间为3 0min~120mi n; 和/或
所述加压静置的时间为12h~72h; 和/或
所述加压静置中的压力为5 MPa~20MPa; 和/或
所述加热使所述固化组合物形成树脂中的恒温的温度为3 5℃~100℃; 和/或
所述加热使所述固化组合物形成树脂中的恒温的时间为24h~72h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组合物包括在不
高于180℃的范围内发生聚合反应的单体和/或预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
甲酯或苯乙烯; 和/或
所述预聚物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低聚物或苯乙烯的低聚物;
其中, 所述预聚物的聚合度不高于 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组合物还包括引
发剂;
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类引发剂或过 氧化物类引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品薄片的厚度为1
~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溶解所述样品薄片内的所
述固化组合物形成的树脂中, 用于溶解所述树脂的溶剂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丙酮、 二甲
苯、 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研究岩心渗吸机理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提供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薄片岩 样的制备 方法获得薄片岩 样和有色渗吸液;
利用所述薄片岩 样和所述有色渗吸液进行渗吸模拟实验, 获得渗吸数据。
10.一种薄片岩 样的制备系统,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真空加压固化仪, 包括真空加压固化室和加热组件, 所述真空加压固化室用于容纳岩
心样品和树脂组合物, 所述加热组件用于使所述 树脂组合物升温固化; 和
薄片制备仪, 包括切片组件、 磨片组件、 溶胶组件和装片组件; 所述切片组件用于使固
化后的岩心样品被切割为 厚度为2~5 mm的薄片; 所述磨片组件用于使 所述薄片的被 打磨至
厚度为0.3~1mm的样品薄片; 所述溶胶组件用于使所述样品薄片中的树脂被溶解薄片岩
样; 所述装片组件用于薄片岩 样的封装。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184118 A
2薄片岩样的制备方 法及制备系统、 岩心渗吸机 理研究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资源开发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薄片岩样的制 备方法及制 备系统、
岩心渗吸机理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渗吸是多孔介质由于毛管力作用下的润湿性流体置换非润湿性流体的过程。 利用
水渗吸置换油气的方法, 可以提高油气井产量, 该理论已被很多油气田生产证实, 因此准
确、 深入的研究渗吸机理对油气藏的科 学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 考作用。
[0003]目前, 渗吸实验通常是将岩样切成方块状或圆柱状, 浸没在渗吸液环境中, 模拟在
毛管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岩心吸水排油气过程, 实验结果通常是记录渗吸液体的质量或
体积、 排出油气的质量或体积、 岩样质量变化等, 该方法只能从宏观层面知道岩样的渗吸效
果, 无法探 究具体的渗吸路径。 例如专利CN103257099A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多孔介质渗吸的
装置, 该装置采用电子天平将测量的多孔介质在渗吸介质中的渗吸质量变化传输给该计算
机采集系统, 精确 测量渗吸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下不同时间渗吸参数。
[0004]此外, 渗吸参数的测量还可以通过将岩样的声波数据与宏观渗吸结果相 结合, 推
算渗吸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变化。 例如专利CN109342289A报道了一种模拟原地条件 下的页岩
渗吸方法和装置, 旨在克服常规的页岩自吸装置无法模拟正压差下的渗吸以及溶液蒸发影
响实验结果的问题。 该方法通过监测入口端压力反算页岩自吸流体的量, 通过透射过页岩
的纵/横波 波速可以计算出页岩渗吸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变化特 征。
[0005]另外, 岩样内部的渗吸效果还可与岩样的低场核磁共振T2谱有一定的相关性。 例
如专利CN 111323834A报道了一种结合核磁共振技术进 行自发渗吸在 线监测的渗吸装置, 其
包括低场核磁共振仪和无磁渗吸组件。 该渗吸装置能够以在线方式实时连续 获取自发渗吸
过程中的核磁实验数据, 揭示自发渗吸过程中岩心中流体运移特征, 优化了实验流程, 减少
了实验结果误差。 但, 核磁共振T2谱与宏观渗吸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到的T2谱横坐标为弛豫时
间, 不是孔隙半径。 如 果需要将T2谱横坐标的弛豫时间转换为孔隙半径, 还需要采用压汞曲
线、 CT成像等技术获得的孔隙半径, 然后与T2谱峰型结合, 获得每一块岩心的弛豫时间与孔
隙半径相关系数。 虽然该 方法能够获得岩 样各孔隙的渗吸情况, 但仍无法实现直观可视化。
[0006]综上所述, 传统的渗吸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 即没有在微观/可视化层面
研究岩石渗吸过程, 也无法形成具体的微观量 化指标, 影响岩心渗吸分析, 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 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岩心样品
难以实现微观程度上渗吸情况直接可视化观测的问题。
[0008]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岩心渗吸机理的研究方法。
[0009]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片岩 样的制备系统。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 本 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研究岩心渗吸机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15184118 A
3
专利 薄片岩样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系统、岩心渗吸机理研究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1:21: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