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563787.7 (22)申请日 2022.05.23 (83)生物保 藏信息 GDMCC No:62447 2022.04.29 (71)申请人 西南大学 地址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72)发明人 张晓辉 李望 程捷 叶相相  代先祝 杨彩云  (74)专利代理 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 0123 专利代理师 吴兴伟 (51)Int.Cl. C12N 1/20(2006.01) C02F 3/34(2006.01) C12R 1/07(2006.01) (54)发明名称 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 sis T15及其 用途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华治理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沙 福芽孢杆菌 Bacillus  safensis  T15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处理水华提供一种新菌株选 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是沙福芽孢杆菌 Bacillus   safensis  T15, 其保藏号为GDMCC  No:62447。 本 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沙福芽孢杆菌 Bacillus   safensis  T15在溶藻中的用途。 本发明从土壤中 分离筛选 出一株具有高溶藻活性的菌株, 为应用 生物方法治理有 害蓝藻水华做出贡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序列表2页 附图7页 CN 115433691 A 2022.12.06 CN 115433691 A 1.沙福芽孢杆菌 Bacillus safensis  T15, 其保藏 号为GDMCC No:62447。 2.权利要求1所述沙福芽孢杆菌 Bacillus safensis  T15在溶藻中的用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途,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溶藻的藻类为原核蓝藻和/或真核绿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用途,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核蓝藻为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   viridis 、 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 、 蓝杆藻Cyanothece sp.、 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  wesenbergi i、 鱼腥藻Anabaena  sp.和/或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途,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真核绿藻为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 6.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沙福芽孢杆菌 Bacillus  safensis  T15溶藻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包括如下步骤: 将沙福芽孢杆菌 Bacillus  safensis  T15接种至1/5LB液体培养基, 培养 后收集菌液、 无细胞 滤液或菌体, 投入到待处 理水体中进行 溶藻。 7.如权利 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1/5LB液体培养基 中添加金属离子, 金属 离子为Ca2+、 K+、 Mg2+、 Co2+、 Mn2+、 Fe3+和/或Zn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 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沙福芽孢杆菌 Bacillus safensis  T15 的培养时间为3~ 24h。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溶藻过程中光照时间为14~ 24h/天。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溶藻温度为28~3 3℃。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433691 A 2沙福芽孢杆菌 Bacillus safensis T15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华治理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  T15 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十年来,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水体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 水体富营养化 便是其中一个严峻的问题。 富营养化水体经常引发有害藻类水华, 这些有害藻类不仅对渔 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还对水体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了相当大 的威胁。 水华导致水体中溶解 氧含量、 透明度等指标显著降低, 影响饮用水供应, 并可能导致水处理厂出现过滤器堵塞, 混凝效率降低等问题。 特别是蓝 藻水华的爆发每年都会给全世界造成极大的损失。 因此, 研 究经济可 行的水华藻类去除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 [0003]减少P(磷)输入一直是传统上控制蓝藻水华的重点, 减少营养负荷(内部和外部) 的方法对于可持续的蓝藻水华控制至关重要。 如20世纪70年代开始, 一些国家和地区提出 了在洗涤剂中禁止添加磷酸盐, 严格氮肥和磷肥的使用等管 理措施。 多个例子表明, 在 减少 营养输入后, 藻类总生物量和水华发生率都会减少 。 蓝藻水华减少的经典例 子之一是华盛 顿州西雅图市区华盛 顿湖的治理, 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未经处理的污水输入, 使得湖 泊持续出现有害蓝 藻水华, 到1968年, 华盛顿湖的污水排放被取消, 蓝藻水华 发生率显著降 低。 在另一个更大的湖泊伊利湖中, 大量有害藻类生长, 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 政府通过 禁止废水处 理排放和含磷酸盐洗涤剂使用而 使得水华发生事 件显著减少。 [0004]但营养管理的方法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水质的改善。 因为即 使在外部营养输入得到控制后很长时间内, 水体内部释放的营养也能维持生产力, 促进藻 类生长。 当然, 通过营养控制来防止大面积的水华发生, 远比在水华形成后治理水华更可 取。 然而, 制定大规模减少营养输入这样的政策决定是一项重大挑战, 而且成本 极高, 并且, 流域级营养管理往往更具挑战性。 目前对于蓝藻水华的末端治理主要有物理、 化学和生物 方法。 [0005]物理方法去除藻类最明显的优点是减少后续二次污 染, 包括人工混合、 疏浚、 超声 波处理和气泡法等。 物理方法去除藻类一般属于能源密集型, 且往往效率较低, 对非目标生 物的伤害也限制了此类方法的大规模现场应用。 [0006]化学方法中, 杀藻剂和营养隔离凝固剂、 絮凝剂由于便宜、 快速的优点, 使用最为 广泛。 化学方法处理水华, 方便快捷, 但存在二次污染风险以及昂贵等缺点, 使其因提供短 期的应急水华控制而受到限制。 [0007]生物方法 旨在通过水生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对有害藻类 的竞争和摄入作用, 简化 生态系统和食物网结构, 为蓝藻创造不利条件, 建立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 由于其成本低、 效益高、 能耗低、 污染小、 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被视为一种有前途的蓝藻水华预防和控制方 法。 运用包括细菌、 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来控制水华是目前一个研究热点。 细菌可以通过多 种方式发挥作用, 例如分泌蓝 藻分解物质、 直接接触、 生物絮凝等。 Imai等人研究表明, 海洋说 明 书 1/10 页 3 CN 115433691 A 3

PDF文档 专利 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 T15及其用途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 T15及其用途 第 1 页 专利 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 T15及其用途 第 2 页 专利 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 T15及其用途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17:2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