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44446.4 (22)申请日 2022.08.03 (71)申请人 安徽久吾天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KB4-4 地 块C-1研发楼5 01室 (72)发明人 李申 李泽典 魏东霞 邱国勤  陈文超 程谦勋 孟令鑫  (74)专利代理 机构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416 0 专利代理师 王俊晓 (51)Int.Cl. C12N 1/38(2006.01) C12N 1/20(2006.01) C12N 1/16(2006.01) C12N 1/14(2006.01)C12M 1/36(2006.01) C12M 1/24(2006.01) C12M 1/00(2006.01) C02F 3/34(2006.01) C12R 1/01(2006.01) C12R 1/04(2006.01) C12R 1/07(2006.01) C12R 1/10(2006.01) C12R 1/11(2006.01) C12R 1/125(2006.01) C12R 1/38(2006.01) C12R 1/63(2006.01) C12R 1/8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 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 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将活化后的溶藻菌、 絮 凝菌和有益菌粉扩大培养; 将 培养菌液分别进行 离心, 得到有效菌; 将得到的溶藻菌有效菌、 絮凝 菌有效菌和和有益菌粉有效菌分别进行冷冻干 燥; 干燥后将溶藻菌和絮凝菌混合, 得到组分一; 将有益菌粉与营养元素进行混合, 得到组分二; 复合微生物菌剂使用前将组分一和组分二溶解 浸泡于水中不小于2h, 进行激活, 本发明利用微 生物生态制剂的特点, 既可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 营养物质大量繁殖与藻类竞争营养和氧气, 从而 抑制藻类生长。 又可 以黏附在藻细胞表面, 阻止 藻细胞进行光和作用, 加速藻细胞死亡, 或者直 接接触藻细胞, 释放杀菌物质, 从而达到消除藻 类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6页 CN 115094019 A 2022.09.23 CN 115094019 A 1.一种除藻复合 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溶藻菌、 絮凝 菌和有益菌粉分别进行活化; 步骤2: 将活化后的溶藻菌、 絮凝菌和有益菌粉扩大培养, 分别在28 ±2℃条件下振荡培 养3‑7天, 得到大量的培 养菌液; 步骤3: 将培养菌液分别 进行离心, 用去离子水悬浮后再次离心, 如此重复, 离心3 ‑4次, 得到有效菌; 步骤4: 将得到的溶藻菌有效菌、 絮凝菌有效菌和和有益菌粉有效菌分别进行冷冻干 燥; 步骤5: 干燥后将溶藻菌和絮凝 菌混合, 得到组分一; 步骤6: 将有益菌粉与营养元 素进行混合, 得到组分二; 步骤7: 复合微生物菌剂使用前将组分一和组分二分别 按照1:10 ‑30的比例溶解浸泡于 水中不小于2h, 进行激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 中, 活化的菌培养液包括以下重量原料: 牛肉膏1g, 蛋白胨15g, 氯化钠5g, 葡萄糖20g, 蒸馏 水1L; 以及菌 培养液的pH7.4 ‑7.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 中, 将溶藻菌和絮凝 菌按照质量比1 ‑3:1进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6 中, 将有益菌粉与营养元 素按照质量比10 ‑50: 1‑3进行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 中溶藻菌为假单胞菌、 黏细菌、 交替单胞菌、 肠杆菌、 噬纤维菌、 弧菌、 屈挠细菌中的一种或 几种; 絮凝菌为胶质芽孢杆菌、 腐败菌、 巨大芽孢杆菌、 氮单 胞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有益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丁酸梭菌、 酵母菌、 放线菌、 乳酸菌、 光合菌、 硝 化细菌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6 中, 营养物质为 微量元素、 无机盐、 碳源、 维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2 中, 溶藻菌、 絮凝 菌和有益菌粉通过振动装置进行培 养; 该振动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控制气缸(3)伸缩工作, 带动连接轴(4)沿着滑槽进行往 复移动, 连接轴(4)将带动横板(5)进行往返移动, 横 板(5)通过活动板(6)带动基板(7)沿着 方形框(1)进行不停地往返转动, 使得基板(7)上的装有菌种细胞的锥形瓶进行晃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振动装置 还通过控制传动轴(10)转动, 使得连接套(11)将沿着传动轴(10)进行移动, 连接套(11)通 过连接板(12)将带动移动板(13)沿着基板(7)进行移动, 利用设置的第一限位槽(14)和第 二限位槽(15), 使 得限位轴(16)进 行移动调节, 从而带动调节板(17)进行移动调节, 改变各 个调节板(17)的间距, 完成对锥形瓶的夹持固定 。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复合微生物菌剂适用于自然水体中藻类的去除和预防, 并于上午9 ‑11点开始使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094019 A 2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 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与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约70%的自然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其营养来源非常复杂, 包括农业面源、 城镇点源、 水体内源和大气沉降等。 另一方面, 随着人工湖和景观池等人工营造的水体, 所 涉及的生态系统不完善, 导致自身修复能力弱, 水质更容易恶化, 出现藻类过度繁殖, 水质 恶化。 在夏季温度较高时, 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较高的温度以及强烈的光照为藻类的快速生 长繁殖提供了条件。 [0003]目前, 市场上最常用的是投加化学药剂进行化学杀藻, 虽然见效快, 效果好。 但是 不仅不能根治藻类, 药性消失藻类复发, 而且会在杀藻的同时对其它 水生生物也具有毒害 作用。 同时, 化学处理会使蓝藻细胞裂解并释放藻毒素, 从而导致水质问题进一步恶化, 影 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目前的培养方式, 振动效率比较低, 不适于对多个不同 菌种进行培 养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 而提出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 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利用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特点, 既可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大量 繁殖与藻类竞争营养和氧气, 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又可以黏附在藻细胞表面, 阻止 藻细胞进 行光和作用, 加速藻细胞死亡, 或者直接接触藻细胞, 释放杀菌物质, 从而达到消除藻类的 作用。 [000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除藻复合 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 将溶藻菌、 絮凝 菌和有益菌粉分别进行活化; [0008]步骤2: 将活化后的溶藻菌、 絮凝菌和有益菌粉扩大培养, 分别在28 ±2℃条件下振 荡培养3‑7天, 得到大量的培 养菌液; [0009]步骤3: 将培养菌液分别进行离心, 用去离子水悬浮后再次离心, 如此重复, 离心3 ‑ 4次, 得到有效菌; [0010]步骤4: 将得到的溶藻菌有效菌、 絮凝菌有效菌和和有益菌粉有效菌分别进行冷冻 干燥; [0011]步骤5: 干燥后将溶藻菌和絮凝 菌混合, 得到组分一; [0012]步骤6: 将有益菌粉与营养元 素进行混合, 得到组分二; [0013]步骤7: 复合微生物菌剂使用前将组分一和组分二分别按照1:10 ‑30的比例溶解浸 泡于水中不小于2h, 进行激活。 [00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在步骤1中, 活化的菌培养液包括以下重量原料: 牛肉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15094019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第 1 页 专利 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第 2 页 专利 一种除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17:2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