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17468.2 (22)申请日 2022.08.23 (71)申请人 江苏大学 地址 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 301号 (72)发明人 朱菲菲 霍书豪 阿里 邵聪  胡新娟 贺朝文 崔溢 邹彬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2382 专利代理师 陈佳佳 (51)Int.Cl. C12M 1/24(2006.01) C12M 1/04(2006.01) C12M 1/00(2006.01) C12N 1/12(2006.01)C12N 1/20(2006.01) C12R 1/01(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外嵌式光 生物反应 器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及 其应用, 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所述外嵌式光 生物反应器在通气培养微藻的过程中从而实现 藻液混合、 传质、 光合效率、 CO2固定效率的加强, 进而提高微藻生物产量; 在本发明中, 所述外嵌 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中心柱、 连接在中心柱两侧 的外部弯管、 内嵌曲体和中心柱底部的曝气 口; 外部弯管与内嵌曲体的组合在保证藻液整体流 动通常、 回流可循环的同时, 尽可能的增加了藻 液流动时的涡流量, 促进了混合效率, 内嵌曲体 的存在是形成藻液整体上升流和下降流的保障, 同时也提高了CO2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提高 了固碳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 CN 115322876 A 2022.11.11 CN 115322876 A 1.一种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被划分成上升管 和下降管, 具体包括中心 柱、 内嵌曲体(4)、 外 部弯管和曝气孔; 所述中心柱包括中心柱体(6)和与中心柱体(6)底部封闭连接的中心柱底板(7), 中心 柱体(6)外 部连接有外 部弯管, 中心 柱体(6)内部嵌有 多个内嵌曲体(4); 所述外部弯管包括多个外部弯管a(3)和外部弯管b(5), 多个外部弯管a(3)纵 向布置在 中心柱体两侧, 且在中心柱体(6)两侧交错排列; 所述每个外部弯管a(3)上端与内嵌曲体 (4)连通, 下端与中心柱体(6)连通; 所述外部弯管b(5)设在中心柱体(6)顶端, 两端均与中 间柱体(6)连通; 所述曝气孔包括曝气孔a(1)和曝气孔a(2), 分别设在中心柱体(6)底部两侧的外部弯 管a(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柱体(6)的高度、 中心柱体(6)的直径和外 部弯管的内径比为7~10:1:0.2 ~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 设有多个外部弯管a(3)和与外 部弯管a(3)相同数量的内嵌曲体(4), 其数量 为7~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弯管a(3)的下端 与中心柱体(6)连通的位置为: 在下一个内嵌曲体(4)的下方外侧的中心柱体(6)上, 且外部 弯管a(3)的下端不与下一个内嵌曲体(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通过调整外部弯管a(3)和 内嵌曲体(4)的数目来调节中心 柱体(6)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嵌曲体(4)为漏斗 状, 上端口径与中心 柱体(6)直径相同, 下端接口直径与外 部弯管a(3)内径 尺寸相同。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在促进藻液混合传质和 CO2固定中的 应用。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来促进藻液混合传质和 CO2固定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无菌环境下挑选良好的单一微藻菌株接入培养基中, 设置光照强度、 pH和温度条 件进行培 养, 得到培养后的微藻 藻液; (2)将微藻藻液接种至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中, 然后通过底部曝气口进行通气使藻液 形成混流循环, 进 而促进藻液混合传质和CO2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 所述微藻的培养条件为: 光照 强度12000±200lx, pH控制在8 ‑10, 温度27 ±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 微藻藻液的接种量为0.5~ 1mg/L; 所通气体中含有15%~ 20%(v/v)的CO2, 通气量控制在0.01 ‑0.1vvm; 微藻藻液液面距离 外嵌式光 生物反应 器顶部5~10cm。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322876 A 2一种外嵌式光生物反 应器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外嵌式光 生物反应 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由于传统化石燃料的的普遍使用, 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增加,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 二氧化碳(CO2)的排放, 需要对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和利用。 微藻被称为微细胞工厂, 其具有 非凡的二氧化碳固定能力, 比其他陆生物快10 ‑50倍, 生产1克干微藻生物质消耗1.83克 CO2。 微藻生物质可用于提取高蛋白、 脂质和碳水化合物, 并提供了良好 的营养成分(例如, 色素、 维生素、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无数其他营养成分)。 微藻还可用于处理废水, 特别是污水 废水、 猪场 废水、 制药废水和乳制品废水。 因此, 可利用微藻培养来捕获大型碳排放领域(如 发电厂)排 放的CO2并将废物转化为有用的商品。 [0003]近年来, 养殖微藻使用最广泛的工业级结构为如圆形和跑道式养殖池池, 其占全 球微藻年供应量的90%。 但是, 开放式系统具有传质差、 水分蒸发率高、 维持健康作物条件 的挑战高、 易受污染、 需要大面积建筑、 高电力和高劳动力成本的不足, 而封闭的光生物反 应器不易受污染, 可以提供最佳的生物生理条件, 从而实现更高的生物质生产率。 封闭的光 生物反应器(PBR)在营养、 温度、 pH值和光照方面具有 更大的调节 生长环境的能力。 因此, 可 以长期培 养单一的微藻品种, 同时降低外 部污染的风险。 [0004]目前, 研究人员开发了与PBR相关的各种技术, 例如通过使用光纤或光扩散器在腔 室内放置光源来进行内部照明,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光传递效果, 但其内置光源结构也在一 定程度上阻碍了 藻液流动, 降低了 混合特性。 文献中也讨论了在平柱或立柱PBR中安装挡板 或混合器以改善 混合, 效果相对理想, 但是挡板的存在 对丝状藻的流动容易产生死区, 造成 藻体累积。 在PBR的立管段安装了一个灯笼形设计的管子, 以产生多个涡流, 通过高效的CO2 固定和混合使生物质产量提高了50%; 水平管和三棱柱挡板的组合降低了NB ‑PBR与传统   PBR混合时间(MT)并增加了传质系数(MTC), 因此实现了70%的生物质产量增加; Teslavalve  (特斯拉阀)安装在垂直柱PB R的内部, 以改善溶液中沿挡 板的混合, 从而将生 物质产量提高28.1%, 以上几种结构PBR均是添加内置特殊结构来进一步提高藻液流动 混 合, 但混合效果仍有提升空间, 并且这些PBR并没有较好 的固碳能力, CO2停留时间较短。 因 此需要对光 生物反应 器进行进一 步的优化。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在 通气培养微藻的过程中从而实现藻液混合、 传质、 光合效率、 C O2固定效率的加强, 进而提高 微藻生物产量。 [0006]在本发明中, 所述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中心柱、 连接在中心柱两侧的外部弯 管、 内嵌曲体和中心柱底部的曝气孔; 外部弯管与内嵌曲体的组合在保证藻液整体流动通 常、 回流可循环的同时, 尽可能的增加了藻液流动时的涡流量, 促进了混合效率, 内嵌曲体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15322876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17:2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