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731917.3 (22)申请日 2022.06.26 (71)申请人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 350101 福建省福州市闽候荆溪关口 366号 (72)发明人 黄仁杰 鄢雪梨 林燕喃  (51)Int.Cl. A61K 31/353(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K 31/198(2006.01) A61K 31/191(2006.01) (54)发明名称 提高黄酮类化 合物生物学活性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 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药 物组合物例如药物剂型和制剂技术领域, 涉及改 善或提高蛇葡萄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蛇葡萄素与具有代谢酶抑制作用 的辅料共同制成制剂, 能有效改善或提高体内血 浆中的蛇葡萄素浓度, 从而提高蛇葡萄素的口服 疗效。 本发 明还涉及提高所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 学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呈现如说明书所述优良技 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 CN 114848631 A 2022.08.05 CN 114848631 A 1.包含蛇葡萄素、 羧甲基半胱氨酸、 葡萄糖酸钙的组合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肿瘤 的药物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途, 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蛇葡萄素1重量份、 羧甲基半胱氨酸0.1~ 0.3重量份、 葡萄糖酸钙1~3 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途, 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蛇葡萄素1重量份、 羧甲基半胱氨酸0.15 ~0.25重量份、 葡萄糖酸钙1.5~ 2.5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途, 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蛇葡萄素1重量份、 羧甲基半胱氨酸0.2重 量份、 葡萄糖酸钙2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途, 其中所述药物中还 任选包含药学可接受的辅料。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途, 其中所述药物是口服给 药的制剂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途, 其中所述肿瘤是肺癌。 8.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的方法, 其包括给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治疗和/或 预防有效量的蛇葡萄素和药用辅料; 或者, 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中包含蛇葡萄素、 羧甲基半 胱氨酸、 葡萄糖酸钙。 9.根据权利要求8药物组合物, 其中包含蛇葡萄素1重量份、 羧甲基半胱氨酸0.1~0.3 重量份、 葡萄糖酸钙1~3 重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8药物组合物, 其中包含蛇葡萄素1重量份、 羧甲基半胱氨酸0.15~ 0.25重量份、 葡萄糖酸钙1.5~2.5重量份; 或者, 其中包含蛇葡萄 素1重量份、 羧甲基 半胱氨 酸0.2重量份、 葡萄糖酸钙2重量份; 或者,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还任选包含药学可接受的辅 料; 或者, 所述药物组合物是口服给 药的制剂形式。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848631 A 2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方法, 具体 地说, 涉及一种提高黄酮类化合物蛇葡萄素生物学活性的方法, 所述生物学活性包括但不 限于抗肿瘤活性。 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此类黄酮类化 合物的生物学活性。 背景技术 [0002]如CN112353793A(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1273451.4)所记载的, 蛇葡萄素又名二氢 杨梅素, 该化合物首次由Kotake和Kubota于1940从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福建茶即楝叶玉葡 萄A.Meliaefolia的叶中分离得到, 命名为蛇葡萄素。 蛇葡萄 素被证明有抗肿瘤、 抗氧化、 降 血脂、 消炎、 抑菌等多种功效。 蛇葡萄素为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在A环C2 ‑C3之间无饱和双 键, 不能与相邻的氧原子(O1)、 羰基、 苯环形成共轭, 分子势能较高, 处于较不稳定状态, 不 能耐受胃肠道菌群及酶的作用(罗曼, 刘德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蛇葡萄素及 药动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 23(8): 471 ‑473), 且溶解度小吸收差, 在肝脏中又易经首 过作用而被肝药酶所代谢, 体内半衰期 较短, 因此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 这些都是影响其 在临床上应用的障碍, 目前还未 见蛇葡萄素 单体的相关产品应用于临床。 [0003]有文献(D.C.Kemp, P.W.Fan, et.al.Characterization  of raloxifene   glucuronidation  in vitro:contribution  of intestinal  metabolism  to presystemic   clearance, Drug  Metab.Dispos.30(2002)694 ‑700; E.J.Jeong, H.Lin, et.al.Disposition   mechanisms  of raloxifene  in the human intestinal  Caco‑2model, J.Pharmacol.Exp.Th er.310(2 004)376–385)报道, 药物在人体内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一方 面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吸收差, 但更重要的是药物在体内经过Ι相代谢后而降低了血药浓度。 众所周知, 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 苯妥英、 利福平 等)和肝药酶抑制剂(如西咪替丁、 酮 康唑等)均会对药物在体内代谢起到诱导或抑制作用, 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但 通过加入该类药物与蛇葡萄素组成复方制剂, 则不得不考虑这些药物所引起的配伍变化和 毒副作用, 将对产品开发带来困难和风险。 而辅料为了达到赋形或改善药物理化性质的目 的, 是制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且在化学和药理 活性方面 通常属于惰性。 [0004]肝脏中的Ι相代 谢是由CYP450酶所主导的, 而且CYP450酶同时在肠道中有表达, 特 别是CYP3A4亚酶。 CYP450酶可被一些化学药物所诱导或抑制, 也可被一些辅料所调控。 而辅 料对药物代谢的抑制作用因药物自身的理化特性不同而不同, 还与这些辅料的用量及理化 性质有关。 也就是说不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受辅料的影响是不同的, 没有统一的规律性。 到 目前为止, 关于辅料对蛇葡萄素体内代谢 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均未见相关报道, 辅料对蛇葡 萄素口服 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也未 得到进一 步研究和验证。 [0005]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蛇葡萄素在体内代谢主要是受CYP3A4、 CYP1A2和 CYP2E1三种亚酶所主导, 且代谢速度极快, 原型药在10min左右即出现大幅度下降, Km和 Vmax分别为737.7 μM和158.7 μM /min/mg蛋白。 [0006]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在CN112353793A案中意外的发现有些用于增加药物溶解度说 明 书 1/10 页 3 CN 114848631 A 3

PDF文档 专利 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方法 第 1 页 专利 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方法 第 2 页 专利 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09:1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