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755053.9 (22)申请日 2022.06.30 (71)申请人 重庆医科 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地址 400010 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 号 (72)发明人 钟晓文 常淑芳 朱深银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8 专利代理师 武君 (51)Int.Cl. A61K 41/00(2020.01) A61K 31/555(2006.01) A61K 39/00(2006.01) A61K 39/39(2006.01) A61K 9/51(2006.01) A61K 47/34(2017.01)A61P 35/00(2006.01) A61P 35/04(2006.01) A61K 49/22(2006.01) A61K 4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 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及 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该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包括 核壳结构, 所述核为携氧型全氟碳化合物, 所述 壳为负载有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的两亲性嵌段共 聚物, 所述壳的表面连接有铝基佐剂。 本发明的 肿瘤抗原诱俘纳米 粒(PPIAO ‑NPs)集光声/超声 ‑ 双模态成像和化疗/P TT/PSDT/免疫治疗 为一体, 实现了全面的肿瘤诊疗一体化, 可同时实现肿瘤 细胞的杀伤与肿瘤抗原的暴露, 为更好地治疗转 移和复发肿瘤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个体化肿 瘤疫苗策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7页 CN 115192707 A 2022.10.18 CN 115192707 A 1.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 包括核壳结构, 所述核为携氧型全氟碳化合物, 所述壳为 负载有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所述壳的表面连接有铝基佐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粒的流体力学 直径为333.13±5.34nm, 表面电位 为‑4.98±0.73mV。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携氧型全氟碳化合 物为携氧全氟正戊烷, 所述光敏剂为吲哚菁绿、 二氢卟吩、 IR ‑780碘化物中的一种, 所述化 疗药物为铂类药物或蒽环类药物, 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乙 二醇, 所述铝基佐剂为纳米氢 氧化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氢氧化铝的粒 径为87.7 7±4.18nm, 表面电位 为41.38±1.24mV。 5.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 下步骤: S1: 将光敏剂、 化疗药物、 铝基佐剂、 携氧 型全氟碳 化合物加水乳化; S2: 加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继续乳化, 得到混合液1; S3: 在混合液1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乳化, 得到混合液2; S4: 在混合液2中加入交联固化剂进行固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1中, 所述光敏剂、 化疗药物、 铝基佐剂的质量比为1.5 ‑3.0:1.5‑3.0:1‑2; 以mg/uL计, 所述 光敏剂和携氧 型全氟碳 化合物的质量体积比为1.5 ‑3.0:100‑20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化疗药物的质量比为5 0‑100:1.5‑3.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1 ‑S3 中, 所述乳化在超声条件下进行, 乳化时间为3 ‑5min。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3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PVA, 按w/v计, 所述PVA的浓度为3 ‑5%; 所述交联固化剂为异丙醇, 按w/v 计, 所述异丙醇的浓度为2 ‑5%。 10.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在制备治疗抗肿瘤药物中的 应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192707 A 2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 及其制备方 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纳 米制剂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 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 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癌症免疫疗法基于人体能够识别和破坏其自身异常细胞的观念, 通过激活自身免 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 是抑制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重要 策略。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段, 包括细 胞因子疗法、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 过继性T细胞转移等, 在肿瘤 复发及转移防治中取得一 定进展。 但同时这类方法也面临诸多挑战, 如个体反应差异性、 低治疗反应性及免疫毒性 等。 基于肿瘤特异性 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特异性免疫 治疗是肿瘤免疫 治疗的理想策略。 [0003]目前肿瘤特异性抗原获得方法有: 灭活的自体或异体肿瘤组织成分、 自体或异体 肿瘤组织或细胞提取复合物、 肿瘤相关蛋白或多肽、 表达肿瘤抗原的基因等。 基于自体或异 体肿瘤组织制备 的肿瘤疫苗需有创获取肿瘤组织, 制备过程复杂, 同时疗效的发挥受肿瘤 异质性和免疫焦点丢失的制约。 针对个体的肿瘤组织进行个性化肿瘤疫苗构建则缺乏现实 可行性。 [0004]肿瘤原位灭活理论上可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激活死亡肿瘤的免疫原性而产生个性 化原位疫苗的治疗策略备受关注。 但原位灭活的肿瘤组织能否产生肿瘤疫苗效应依赖于: 肿瘤抗原暴露丰度、 抗原提呈细胞(APCs)对肿瘤抗原的加 工与提呈、 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瘤内浸润。 其中, 肿瘤抗原的暴露和提呈不足是导致肿瘤免疫 原性低下, 肿瘤组织内CTLs浸润匮乏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 肿瘤免疫治疗发挥可靠疗效急 需突破两大瓶颈: 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浸润不 足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 境(ITM)。 其 实质为肿瘤免疫原 性不足和免疫耐受性存在。 如何将低免疫原性的 “冷肿瘤”转 变为高免疫原性的 “热肿瘤”是解决肿瘤原位疫苗科 学问题的关键 。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 抗原诱捕纳米粒及其制备 方法与应用, 其 解决了现有技 术中存在的肿瘤抗原暴露和呈递 不足的问题。 [0006]本发明一方面, 提供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 米粒, 所述核为携氧型全氟碳化合物, 所 述壳为负载有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所述壳的表面连接有铝基佐剂。 [0007]进一步地, 所述纳米粒的流体力学直径为333.13 ±5.34nm, 表面电位为 ‑4.98± 0.73mV。 [0008]进一步地, 所述携氧型全氟碳化合物为携氧全氟正戊烷, 所述光敏剂为吲哚菁绿、 二氢卟吩、 IR ‑780碘化物中的一种, 所述化疗药物 为铂类药物或蒽环类药物, 所述两亲性 嵌 段共聚物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 所述铝基佐剂为纳米氢 氧化铝。 [0009]本发明实施例中, 以吲哚菁绿为光敏剂, 奥沙利铂为化疗药物进行具体说明。 可以 理解的是, 本发明 中列举的其 他光敏剂和化疗药物可以达 到同样的效果。说 明 书 1/13 页 3 CN 115192707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第 1 页 专利 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第 2 页 专利 一种肿瘤抗原诱捕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09:0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