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05765.2 (22)申请日 2022.05.31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址 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 96号 (72)发明人 唐飞 梁建文 孙协鹏 胡隆华  张晓磊 吕将  (74)专利代理 机构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企业) 341 14 专利代理师 徐伟 (51)Int.Cl. A62C 27/00(2006.01) A62C 31/02(2006.01) A62C 37/00(2006.01) H04N 5/225(2006.01)B60F 5/02(2006.01) B62D 55/06(2006.01) B64D 47/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多模态智能灭火机 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及 其使用方法, 包括壳体、 飞行机构及行走机构, 壳 体的表面安装有雷达、 天线及高清耐高温摄像 头, 壳体的内部设有烟雾浓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 器、 mini主机及电池; 飞行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 壳体左右两侧的机翼组件, 机翼组件通过旋转关 节与壳体连接, 行走机构 包括与壳体底部相连的 底盘以及对称设置在底盘左右两侧的左履带组 件及右履带 组件, 灭火器的喷射口悬伸于底盘的 前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明利用设计灭 火机器人高机动性、 多参数实时监测、 反应迅速 的特性, 不仅可以代替消防人员更高效地完成消 防工作, 还能在火情刚出现时迅速动作, 将火灾 扼杀在初期状态, 避免产生进一 步的损失。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7页 CN 114832260 A 2022.08.02 CN 114832260 A 1.一种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 (1) 、 飞行机构 (2) 及行走机构 (3) , 所述壳体 (1) 的表面安装有雷达 (4) 、 天线 (5) 及高清耐高温摄像头 (6) , 所述壳体 (1) 的 内部设有烟雾浓度传感器 (7) 、 温度传感器 (8) 、 mini主机 (9) 及电池 (10) ; 所述的飞行机构 (2) 包括对称设置在壳体 (1) 左右两侧的机翼组件, 所述的机翼组件通过旋转关节与壳体 (1) 连接, 所述的机翼组件包括螺旋桨 (21) 及驱动螺旋桨 (21) 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22) ; 所 述的行走机构 (3) 包括与壳体 (1) 底部相连的底盘 (31) 以及对称设置在底盘 (31) 左右两侧 的左履带组件 (32) 及右履带 组件 (33) , 所述的左履带组件 (32) 及右履带 组件 (33) 均分别包 括驱动轮 (34) 、 与驱动轮 (34) 啮合且包裹在驱动轮 (34) 外部的履带 (35) 以及驱使驱动轮 (34) 转动的第二 驱动电机 (36) , 所述底盘 (31) 的内部还设有灭火器 (37) 及控制第二驱动电 机 (36) 的底盘电路板 (38) , 所述灭火器 (37) 的喷射口 (371) 悬伸于底盘 (31) 的前部; 所述的电池为天线 (5) 、 雷达 (4) 、 烟雾浓度传感器 (7) 、 温度传感器 (8) 、 高清耐高温摄 像头 (9) 、 mi ni主机 (9) 、 第一驱动电机 (2 2) 、 第二驱动电机 (3 6) 供电; 所述的mini主机 (9) 包括处理器 (91) 以及分别与处理器 (91) 双向通讯的电机驱动模块 (92) 、 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 (93) 、 飞行器模块 (94) , 还包括与处理器 (91) 单向通讯的灭火器 模块 (95) , 所述的雷达 (4) 、 温度传感器 (8) 、 烟雾浓度传感器 (7) 、 高清耐高温摄像头 (6) 及 天线 (5) 均分别与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 (93) 双向通讯, 所述天线 (5) 的输入端与遥控器相 连,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 (92) 的输出端与底盘电路板 (38) 相连, 底盘电路板 (38) 与第二驱动 电机 (36) 相连, 第二驱动电机 (36) 驱使驱动轮 (34) 转动; 所述飞行器模块 (94) 的输出端与 第一驱动电机 (22) 相连, 第一驱动电机 (22) 驱使螺旋桨 (21) 转动; 所述的灭火器模块 (95) 与灭火器 (37) 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 (1) 为层状 结构, 包括上层的第一壳体 (11) 及下层的第二壳体 (12) , 所述的第一壳体 (11) 及第二壳体 (12) 的顶端均为敞口状, 且第一壳体 (11) 的顶端敞口处设有与之密闭的上盖 (13) , 所述上 盖 (13) 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 雷达 (4) 的雷达底 座 (131) , 所述的上盖 (13) 上还设有与第一 壳体 (11) 内部连通的第一透风孔 (132) 及第二透风孔 (133) , 所述的第一透风孔 (132) 为弧 形孔, 第二透风 孔 (133) 为正多边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壳体 (11) 的头 部设有高清耐高温摄像头 (6) , 所述第一壳体 (11) 的尾部设有天线 (5) , 所述第一壳体 (11) 的底板上设有烟雾浓度传感器 (7) 及温度传感器 (8) , 第一壳体 (11) 的底板上还设有与第二 壳体 (12) 内部连通的第一 通孔 (14) , 所述的上盖 (13) 与第一壳体 (1 1) 通过螺钉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壳体 (12) 的底 板上设有mini主机 (9) 及用于安装电池 (10) 的电池支架 (15) , 第二壳体 (12) 的前端设有电 池盖板 (16) , 第二壳体 (12) 的底板上还设有与底盘 (31) 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 (17) , 所述第 二壳体 (12) 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与机翼组件相连的第一支翼 (18) , 所述的第二壳体 (12) 与第一壳体 (1 1) 通过螺钉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翼 组件包括机 翼外壳 (23) 、 螺旋桨 (21) 、 设置在机翼外壳 (23) 内的第一驱动电机 (22) 、 与机翼外壳 (23) 固 连的第二支翼 (24) , 所述的第二支翼 (24) 与第一支翼 (18) 通过旋转关节转动连接, 所述的 第一驱动电机 (22) 通过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螺旋桨 (21) , 所述的齿轮组包括相啮合的主动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4832260 A 2齿轮 (25) 与从动齿轮 (26) , 所述的主动齿轮 (25) 与第一驱动电机 (22) 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 的从动齿轮 (26) 上设有六角棱柱, 所述的螺旋桨 (21) 上设有与六角棱柱相配合的内六角 孔, 所述的机翼组件 共设置四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盘 (31) 为截面 呈梯形的六面体结构, 所述底盘 (31) 的顶板与第二壳体 (12) 的下表面焊接固定, 且底盘 (31) 的顶板上还设有与第二 通孔 (17) 同心设置的第三 通孔 (39)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灭火器 (37) 设置 在底盘 (31) 内部的中间位置, 灭火器 (37) 的喷射口 (371) 贯穿底盘 (31) 的前板且呈悬伸状 设置在底盘 (31) 外 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履带组件 (32) 及右履带组件 (33) 中的驱动轮 (34) 及第二 驱动电机 (36) 均分别设置三个, 所述的第二 驱动 电机 (36) 分别通过电机支架 (361) 固定在底盘左板或底盘右板的内表面, 所述的左履带组 件 (32) 及右履带组件 (33) 还分别包括履带盖板 (351) , 所述的履带盖板 (351) 通过卡扣固定 安装在左履带组件 (32) 或右履带组件 (3 3) 的外侧。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 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的使用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智能灭火机器人多模态唤醒; 步骤2: 选择运动模式; 步骤3: 运动转向与智能避障; 步骤4: 火源定位及智能灭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 骤1包括: 步骤1.1: 利用远程遥控器控制按钮将起动信 息给予天线, 信息将 从导线以电信号的形 式传达至mini主机内置处理器, 并向电机驱动模块、 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 飞行器模块、 灭 火器模块输出信号, 对休眠模式的智能灭火机器人完成主动唤醒; 步骤1.2: 烟雾浓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与烟雾浓度, 并将数值与 mini主机设定的温度、 烟雾浓度上限值进行比对, 当环境温度或烟雾浓度超过了mini主机 设定的温度、 烟雾浓度上限值时, 信息将从导线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达至mini主机内置处理 器, 并向电机驱动模块、 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 飞行器模块、 灭火器模块输出信号, 对休眠模 式的智能灭火机器人完成被动唤醒; 步骤1.3: 智能灭火机器人唤醒后, 可以激活传感器信 息采集模块中的雷达和高清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多模态智能灭火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37:5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