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03.080 A 16 浙 江 DB3301 省 杭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1/T 0219—2018 国际化社区评价规范 2018 - 06 - 20 发布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 20 实施 发 布 DB3301/T 021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杭州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民政局、杭州钱塘公益研究院、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卫平、张韧、杨婷婷、汪明岳、刘国翰、胡勤燕、张晶、张鑫、茅海军、陶 姗。 I DB3301/T 0219—2018 国际化社区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际化社区的申报、评价、评价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际化社区的评价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际化社区 以一定地域为基础,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包容各类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种族、 民族背景的人能够和谐共处的幸福家园。 4 申报与评价 4.1 申报 社区居民委员会向所在街(镇)提出国际化社区评价认定申请。 4.2 审核 区、县(市)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街(镇)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符合要求的, 报市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4.3 评价 4.3.1 市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国际化社区的评价工作。可委托第三方进行评 价。 4.3.2 对国际化社区的组织机构、国际化资源运用、服务设施、服务人员、社区活动、标识标牌、社 区服务、社区治理、社区环境、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 4.3.3 采取听取汇报、审查资料、现场核验、走访居民等形式,按照《国际化社区评价表》(参见附 录 A)逐项进行评价 。 4.3.4 国际化社区评价每隔 3 年复评 1 次,对复评未达到要求的社区不再继续认定为国际化社区。 1 DB3301/T 0219—2018 5 评价内容 5.1 5.1.1 5.1.2 位。 组织机构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建立 PDCA 循环管理机制,明确人员、职责。 制定社区国际化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发展整体目标、发展步骤、具体措施等,明确发展定 注:PDCA循环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 5.2 国际化资源运用 5.2.1 社区及其所在街道区域内具有能提供国际化生活配套服务的设施或机构,如:进口商品超市、 涉外保险金融、涉外中介、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医疗服务机构等。 5.2.2 整合社区及其周边国际化社会服务资源,提供可以满足社区中外居民在休闲、娱乐、学习、健 身等多样化文体活动需求的服务。 5.3 服务设施 2 2 5.3.1 社区配套用房面积不低于每百户 50m ,且总面积不低于 350m 。社区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区域 清晰、功能合理。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场所能得到有效保障。 5.3.2 有相应固定或相对独立场地的综合服务窗口,能提供一口式受理服务。 5.3.3 设有活动中心、健身场馆、图书室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室内、室外活动场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维护及时,无损毁。 5.3.4 建有居家养老、卫生(计生)、社区便民利民、志愿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儿童之家” 等服务网点。 5.3.5 设有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停车位、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公共厕所内至少设 1 个轮椅专用厕 位。设有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 GB 50763 的要求。 5.3.6 设有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场所。 5.3.7 公共服务和活动设施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公共设施能耗实行分户计量,计量器具的配置和使用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法制规定,保证计量准确。 5.4 服务人员 5.4.1 有服务外籍居民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工作人员。具备英语或其他外语沟通的能力。 5.4.2 社区工作者应参加各类专业能力培训,专职社区工作者每年接受国际化服务相关培训不少于 10 课时。 5.5 社区活动 5.5.1 建立社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如社区外语角,社区世界文明交流角等。 5.5.2 组织开展中外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优秀传统技艺展示和文化传承、邻里亲善和公益慈善等活动, 每年不少于 4 次。 5.5.3 每年至少开展 2 次社区居民文明礼仪、文明用语等宣传推广活动。 5.5.4 每年至少开展 1 次健康、法律、安全、科普等宣传教育普及活动。 5.6 标识标牌 2 DB3301/T 0219—2018 5.6.1 统一悬挂“中国社区”标识,并配有相应的英文“Chinese Community”标识,社区自有标识应 与“中国社区”标识形成统一、美观的整体形象。 5.6.2 设置社区配套用房、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小区内部道路、楼宇等导向牌和人员标识的双语或多 语种标识标牌。标识标牌应符合 GB/T 10001 的要求。 5.6.3 提供具有 2 种或以上语言的通知、警示、宣传单、便民手册等服务资料。 5.7 社区服务 5.7.1 就业、社会保障服务 下岗失业人员登记率达100%并实行动态管理。已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达 100%。应开展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服务工作。 5.7.2 医疗卫生服务 应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特色服务措施或服务项目。 5.7.3 社会服务 提供居家老年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日间照料服务。开展社区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工 作。依法设立社区公益捐助服务点或社区慈善超市。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帮扶救助工作。 5.7.4 法律、安全服务 5.7. 4.1 设立人民调解组织,依托律师进社区等法律服务资源,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配合做 好社区矫正、戒毒、刑释解教、邪教转化人员帮教工作。 5.7.4.2 社区物业安全保卫制度健全,社区安全监控实时运行正常,社区公共区域安全监控无死角。 5.7.4.3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组织开展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对社区内突发性事件、重大治安 问题和刑事案件能够进行初步有效处置和及时响应。 5.7.5 便民利民服务 5.7.5.1 协助提供邮政、快递等服务。 5.7.5.2 协助提供看护护理、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洗染、家电维修、餐饮、物流配送和再生资源回 收等生活服务。 5.7.5.3 根据需要和规定提供社区便利店、超市、标准化菜店等零售网点设立协助工作。 5.7.6 志愿服务 5.7.6.1 为低保对象、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提供志愿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 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 5.7.6.2 志愿服务队伍不少于 5 支。提供外籍居民参与社区志愿公益服务信息和条件,引导鼓励外籍 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5.7.6.3 建立志愿服务招募组织、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管理、志愿活动、志愿者星级认定、志愿服 务嘉许鼓励、志愿服务回馈等制度,倡导鼓励扶持社区志愿服务。 5.7.7 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5.7.7.1 建立社区专业社会工作室(服务中心),根据社区居民需求,提供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 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每年至少有 2 个专业社会工作个案或服务项目。 3 DB3301/T 0219—2018 5.7.7.2 培育和发展 15 家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注册或备案),每年各开展不少于 3 次的服务或活动, 积极倡导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或社会工作室(服务中心)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每年至少承接 2 个政府购买 的服务项目或社区个案。 5.7.7.3 具有相应涉外服务能力的专业社会组织并开展相关活动。 5.7.8 信息服务 5.7.8.1 接入区级及以上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平台应具有网上办事、网格管理、居民自治、 生活服务等功能。 5.7.8.2 设立开通具备双语功能或多语言服务能力的社区服务热线或社区新媒体平台。 5.7.8.3 具备“百兆进户、千兆进楼”接入能力,社区公共服务和办公场所、商业区域提供无线网络 服务。 5.7.8.4 运用“互联网+”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建立社区(物业)和居民互动渠道,提供实 时、快捷、高效的服务。 5.8 社区治理 5.8.1 5.8.2 5.8.3 员等。 5.8.4 5.8.5 5.8.6 5.8.7 上。 5.9 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网格划分合理,人员配备到位。 制定和建立外籍居民参与社区协商的机制,引导邀请外籍居民代表参与社区民主协商。 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参与度,邀请热心社区事业的外籍居民担任选举志愿者、观察 至少有 1 名外籍居民担任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成员或楼栋长。 社区中外居民共同参与制定修订关于社区公共秩序、文明礼仪等内容的社区公约。 建立社情民意沟通机制,做到沟通无障碍,及时回应社区中外居民诉求。 配备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物业服务人员和固定的物业服务场地,物业服务群众满意度达 90%以 社区环境 5.9.1 治安环境良好,无重大治安事件发生。 5.9.2 社区绿化环境良好,公共环境整洁,车辆停放有序,落实小微水体养护、垃圾分类处理、清洁 家园、文明养宠等管理要求。 5.9.3 实现雨污分离,生活污水截污纳管。 5.9.4 社区无噪音污染源,能采取措施对社区噪音环境进行有效控制。 5.10 社会影响 5.10.1 5.10.2 5.10.3 5.10.4 社区中外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达到 95%以上。 国际化社区建设经验获得市级及以上或具有国际影响力媒体的宣传报道。 曾作为代表参加市级及以上国际化社区建设相关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国际化社区建设经验获得市级及以上政府部门表彰荣誉或市级及以上领导批示肯定。 4 DB3301/T 0219—201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国际化社区评价表 表A.1给出了国际化社区的评价规则。 表 A.1 国际化社区评价表 序 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评分区间 评分记录 (1)查相关文件、制度、 实施记录等资料,查是否 □好(9-10 分) 成立了国际化社区建设工 □较好(6-8 分) 作小组,建立并执行 □一般(3

pdf文档 DB3301-T 0219-2018 国际化社区评价规范 杭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1-T 0219-2018 国际化社区评价规范 杭州市 第 1 页 DB3301-T 0219-2018 国际化社区评价规范 杭州市 第 2 页 DB3301-T 0219-2018 国际化社区评价规范 杭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0:59:5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