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3.080 A16 DB3308 衢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规 范 DB 3308/T 029—2016 流动文化服务和管理规范 2016 - 02- 18 发布 2016 -03 - 18 实施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08/T 029 —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出。 本标准由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陈政、阮可、陆冰凌、郑美娟。 I DB3308/T 029 —2016 流动文化服务和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流动文化服务的术语和定义、目标、原则、组织管理、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管 理、服务评价等。 本规范适用于衢州市行政区域内流动文化服务的开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文化部《关于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文公共发【2014】21号) 中共衢州市委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建设的若干意见》(衢委发【2014】14号) 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做好流动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衢市文广新发【2014】 25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流动文化服务 以城乡基层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公益为目标,通过配送演出、图书、培训 讲座、展览展示、电影等文化活动,健全流动服务网点,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流 动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流动文化加油站 衢州市打造的流动文化服务品牌。“流动”是服务的形式,“文化”是服务的内容,“加油”体现流 动文化服务在致力于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繁荣群众文化、实现“精神富有”和传播“正能量” 方面发挥的作用。 3.3 流动文化服务模式 以“四有”为服务基本要求、“四式”为服务基本方式,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 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为服务网点,“5+X”为流动服务载体,流动文化网络平台为供需对接平 台的流动文化服务模式。 “四有”即:有场所、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 “四式”即:公益式、直通式、多元式、播种式。 “5+X”模式即:流动大篷车、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博物馆、流动电影院为基本的服务 载体,流动少年宫、96811流动图书馆等为补充的服务载体。 3.4 流动文化服务点 1 DB3308/T 029 —2016 能承接组织开展流动演出、图书阅览、培训讲座、展览展示、电影放映等活动的室内、室外空间, 包括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学校、文化礼堂、城乡文化公园及经有 关部门认定的场所。 3.5 流动文化服务组织 市、县两级建立的流动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公共博物馆、 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国有剧团等;以公益为目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类社会力量和 组织。 3.6 流动文化服务车 是指用于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的演出车、图书车、展览车及其他辅助用车等。 3.7 流动文化大篷车 以市、县大篷车演出团体为依托,通过舞台车的形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歌曲、舞蹈、小品等形式的许 巡回文艺演出。 3.8 流动电影院 以电影放映车为载体,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的送电影巡回放映服务。 3.9 流动文化馆 以市、县文化馆为依托,组织专业人员,为农村、社区、校园、军营开展美术、文学、舞蹈、声乐、 戏曲等巡回培训辅导。 3.10 流动图书馆 以市、县图书馆为依托,以流动图书车为主要形式,开展文献资源借阅、公益性讲座与咨询、展板 展览和科技电影播放等巡回服务。 3.11 流动博物馆 以市、县博物馆为依托,为基层群众开展展板展示、多媒体互动、文物普及宣讲和咨询等巡回服务。 4 4.1 服务目标、原则和对象 目标 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4.2 原则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4.3 对象 全市范围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等城乡居民,重点是偏远山区的农民、外来务工人员、、中 小学校在校学生、军营以及城市低保户、社会福利院、敬(养)老院、残障人士等社会群体。 2 DB3308/T 029 —2016 5 组织管理 5.1 总则 突出政府责任,加强统筹协调,以健全基层流动文化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以城乡基层特别是老少 边穷地区群众为服务对象,通过流动文化服务方式,下沉文化资源,精准配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 盖,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5.2 管理机构 5.2.1 组织机构 市、县应建立相应的流动文化服务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内流动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 5.2.2 协调机构 各地文广新局负责本区域内流动文化服务项目的计划、实施、协调工作,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 应的工作。 5.2.3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应履行以下职责: a) 制订全市流动文化服务活动规划以及计划; b) 开展本级的流动文化服务; c) 负责本区域文化走亲,每年不少于 5 场; d) 协调、引导相关部门、有关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e) 建设流动文化加油站网络平台”; f) 建立流动文化服务项目库; g) 对流动文化服务人员开展培训; h) 每年度统计全市流动文化活动情况,开展绩效评估; i) 组织优秀流动文化服务团队和个人评定,并开展表彰活动; j) 对全区域流动文化服务点统一标识; k) 负责市本级流动文化服务点建设和管理; l) 负责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经费的管理。 市级部门还应指导县级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5.3 流动文化服务管理 5.3.1 组织 流动文化服务机构应做好年度活动计划和方案,方案内容包含活动项目、时间、地点、场地设置、 人员要求、安全、应急预案等。 5.3.2 培训 流动文化服务中心应定期开展培训,包括服务基本理念、专业服务知识、相关技能、安全知识等内 容培训;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 15 天;乡镇(街道)、村(社 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 5 天。大型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前,组织者应 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5.3.3 实施 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前相关接洽人员应勘察场地,综合考虑活动聚集承受、设施安全、交通疏散、天 气情况等因素。大型流动文化活动方案应按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批同意; 3 DB3308/T 029 —2016 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应有统一标识,如徽章、服装、旗子、横幅等; 活动结束后,应进行总结与评价。 5.3.4 台账 实施单位应及时收集流动文化服务的包括方案、计划、照片和媒体报道等相关资料。 6 服务场所 6.1 流动文化服务提供需有固定的场所,流动大篷车服务场所道路能方便车辆进出,有场地可供舞台 车展开(面积 90 平方米以上),并可容纳 200 人以上观看演出;流动图书馆服务面积需要 30 平方米以 上;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的各类场所应符合相应的场地面积、安全等要求。 7 服务设施与设备 7.1 配置要求 7.1.1 应配备在服务期间所使用的设施与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基本服务设施:包括电源、引导标牌、消防安全标志等信息、安全服务设施; ——特定服务设施: a) 流动大篷车展开后可搭建成 90 平方米以上的舞台,并配有灯光、音响等成套设备,以此为流 动舞台开展巡回演出; b) 流动图书馆车厢内应配备必要的书柜、柜台,装有照明、通风设备等,配有装有图书馆管理软 件的手提电脑,配备图书打包工具; c) 流动文化馆车应配备音响等相关设备,用于开展现场培训辅导; d) 流动电影院应购置现代化流动电影放映车,随车配备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dMs)、服务器 存储、播放、投影仪以及音箱等设备。 7.1.2 相关设施设备的采购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8 人员 8.1 人员配置 流动文化服务机构应明确一名负责人,并配备数量适宜的服务人员;流动文化服务点应明确一名联 络人员。 8.2 岗位要求 8.2.1 服务负责人 负责制定流动文化服务的年度计划,根据收集的群众需求,统筹安排服务的项目、时间和地点;负 责对工作人员和文化联络员的管理;负责处理群众的投诉和意见建议等;负责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整改工 作。 8.2.2 工作人员 应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8.2.2.1 文化联络员 应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主动与流动文化服务管理人员开展协调、沟通工作。 4 DB3308/T 029 —2016 9 服务形式与内容 9.1.流动大篷车 以流动舞台车为载体,以文艺小分队的形式开展巡回演出,免费为农民群众提供送戏下乡服务;并 建立“流动剧院”数字网络服务平台,供农民群众挑选自己喜爱的表演节目。 9.2 流动电影院 以流动电影放映车为载体,组建电影服务小分队,定制“电影大棚”,利用固定设施和室内场所, 配合开展政策法规、精神文明建设等主题教育公益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巡回放映影片,丰富基层人民群 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合理调整放映结构,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两年) 比例不少于1/3。 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9.3 流动文化馆 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和培训,开展数字文化服务和农民工文化服务,建立 “数字文化馆”网站,发展文化俱乐部。 根据群众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平均每年为每个乡镇(街道)送地方戏曲等文艺演出5场以 上。 9.4 流动图书馆 设立流动点、现场临时借阅点以及送书上门等服务并开展公益性讲座与咨询活动。 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每年组织送书下乡不少于1万册次;县级公共图书馆对乡镇图书分馆 每年流通不少于4次。 9.5 流动博物馆 以“图文展示+媒体播放+讲解员同步讲解”为形式展示馆藏珍贵文化艺术作品藏品,开展博物馆网 络信息化服务和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每年举办公益培训或讲座不少于6次。 9.6 服务人员要求 服务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岗位规范; b) 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 掌握本岗位所需应急事件处理方法; d) 会讲普通话; e) 态度热情,耐心,礼貌待人;
DB3308-T 029-2016 流动文化服务和管理规范 衢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0:41: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