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昭通市地方标准 DB5306/T117-2023 叶瘤芥(奶奶菜)栽培技术规程 2023-09-27发布 2023-10-27实施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6ICS65.020 CCSB05 DB5306/T117—2023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世银、蔡荣靖、李翔、刘贤梅、杨静康、涂国静、叶国琼、陈宇琴、肖德琴、 马梅见、李啟菊、鲁素君、孔皎、余邦宪、杨代芬、何雨烨、刘术鹏、李光秀、龙荣华、苏娟。 DB5306/T117—2023 1 叶瘤芥(奶奶菜)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叶瘤芥(奶奶菜)的产地条件、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清洁 田园。 本文件适用于昭通市叶瘤芥(奶奶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SB/T10158新鲜蔬菜包装与标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叶瘤芥 叶柄或中肋上有瘤状突起的叶用芥菜。俗称“奶奶菜”。 4产地条件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产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地 块,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轮作。海拔500m~1900m时采用露地栽培;海拔为1900m以上采用设施栽 培。 5栽培管理技术 5.1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优质、抗病、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昭通本地栽培推荐品种为“昭芥1号”、 “昭芥2号”、“昭芥3号”。 5.2育苗 DB5306/T117—2023 2 5.2.1育苗方法 采用穴盘基质育苗。选用72孔或128孔穴盘。 5.2.2育苗时间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5.2.3种子消毒 先将装入纱布口袋的种子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浸种10min,边浸边轻轻摇晃纱布口袋;再放入 50℃温水中浸种15min;再用0.1%~0.1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min;然后冷水冲淋,晾晒备用。 5.2.4穴盘消毒 重复利用的旧穴盘在2%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2h,取出,清水冲淋,晾晒备用。新穴盘消毒不需 消毒。 5.2.5基质配制及消毒 无土基质:20%百菌清1000倍液或50%福美双1000倍液喷洒基质、拌匀;田园土:草炭:有机肥=6:3:1, 每m3基质用20%百菌清或50%福美双200g混合均匀。 5.2.6基质湿度要求及装盘 基质湿度要求:基质湿度达65%。达不到湿度要求的应喷水处理。 基质装盘:将基质铺在72孔或128孔穴盘上,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反复几次,使每 个穴孔都充实充满基质,但格室间间隔应能清晰可见。 5.2.7压穴 在装好基质的穴盘上垂直放置穴盘打孔器,均匀下压形成0.5cm深度穴孔。 5.2.8播种 每穴播1粒~2粒种子,盖2cm厚土或基质后浇水。 5.2.9苗期管理 5.2.9.1间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做好间苗、补苗工作,确保每穴有1株壮苗。 5.2.9.2苗期病虫害防治 叶瘤芥(奶奶菜)苗期病虫害主要有蜗牛、跳甲。 蜗牛:用6%颗粒剂(1.5%甲萘威+4.5%四聚乙醛)诱杀。每667m2每次施用量为600g~750g。 跳甲:可用4.5%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者70%啶虫脒1000倍液或者70%噻虫嗪1500倍液交替 喷雾防治,连续喷2次~3次(每隔7d~10d一次)。 5.3移栽定植 5.3.1整地 DB5306/T117—2023 3 前茬结束后清园整地。每亩均匀撒施腐熟农家肥3000kg和过磷酸钙10kg~15kg,按深度30cm 旋耕两遍,然后整平耙细。 5.3.2理墒挖塘 按墒宽1.2m~1.4m、沟宽0.3m、沟深0.3m进行理墒,做到墒面平整。在墒面按株行距35cm× 35cm挖20cm深的栽植塘。 5.3.3移栽定植 当苗长至4叶1心,或出苗后25d~30d移栽。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5.3.4肥水管理 5.3.4.1肥料选用原则 按照NY/T496的规定执行。使用的肥料应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限制 使用含氯复合肥。 5.3.4.2施肥技术 叶瘤芥(奶奶菜)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增加磷、钾肥,一般追肥3次~5次,追肥浓度由淡到浓。 第一次追肥(定植成活后7d~10d),应薄施腐熟农家肥1次;第二次追肥(幼苗期),每667m2施 复合肥7.5kg+尿素2.5kg;第三次追肥(莲座期),每667m2施复合肥10kg+尿素5kg;第四次追肥 (成熟期),每667m2施尿素15kg+复合肥12.5kg+硝酸钾7.5kg;需肥量大的品种可根据土壤水肥状 况适当增施。 5.3.4.3浇水原则 浇灌水应符合GB5084的制定。 5.3.4.4水分管理 幼苗期、莲座期和成熟期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 6大田期病虫害防治 6.1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根肿病、软腐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蜗牛、跳甲等。 6.2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 防治为辅的原则,确保产品安全、优质。 6.3防治措施 6.3.1农业防治 DB5306/T117—2023 4 综合运用抗病品种、轮作、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清洁田园等措施,降低病虫源基数,提高作 物的抗逆性。 6.3.2物理防治 每667m2悬挂黄板40张~50张诱杀蚜虫和跳甲,悬挂高度为植株上方5cm处;每2hm2使用一盏频 振式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烟青虫、跳甲等。 6.3.3生物防治 每667m2释放400头~600头(共2~3次)食蚜蝇捕食蚜虫;释放1亿尾昆虫病原线虫海绵制剂 控制黄曲条跳甲。喷施苦参·印楝素或金龟子绿僵菌防治蚜虫、黄曲条跳甲,喷施苏云金杆菌防治 小菜蛾等。 6.3.4化学防治 6.3.4.1药剂选用及使用原则 使用农药应符合GB/T8321.10和NY/T1276的规定。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限用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动态适时用药,坚持轮换用药原则。 6.3.4.2防治方法 根肿病:(无根肿病病菌的地块,移栽定植前菜苗用10%氰霜唑或者50%氟啶胺500倍液进行沾根 后进行移栽,对根肿病进行预防;在有根肿病病菌的地块,在土壤深翻前每亩用生石灰100kg~150kg 均匀撒施在地表,通过深翻整地后均匀混合进土壤,再进行墒面整理和打塘。移栽定植前菜苗同样用10% 的氰霜唑或者50%氟啶胺500倍液进行沾根处理,移栽后3天~7天,再用50%氟啶胺1500倍~2000倍液 灌根。)如后期发现大根病后,选用10%氰霜唑1500倍~2000倍液或立通钙1000倍液或50%氟啶胺5000 倍液交替灌根,每隔10d一次,连灌2次~3次。 软腐病: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销毁;并用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300倍或3%中生菌素可湿 性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高效链霉素可溶粉剂3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10d一次,连喷2次~3次。 病毒病:从返青期开始用2%氨基寡糖素100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300倍~400倍液或20%盐酸 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或1.5%病毒灵乳剂1000倍液交替喷雾预防,连喷2次~3次。 蚜虫:发生危害时用5%除虫菊素乳油1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800倍~1000倍液或10%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7d~10d一次,连喷2次~3次,喷雾要均匀周到。(收获前20天停止 用药) 蜗牛:用6%颗粒剂(1.5%甲萘威+4.5%四聚乙醛)诱杀。每667m2每次施用量为600g~750g。 跳甲:及时清除田间残枝烂叶和杂草,发生危害时用4.5%氟氯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者70%啶虫脒 1000倍液,或者70%噻虫嗪1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天~10天一次,连续喷2次~3次。(收获前 20天停止用药) 7采收及采后处理 7.1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按产品器官或整株采收。产品器官实行分批次采收。 7.2采后处理

pdf文档 DB5306-T 117-2023 叶瘤芥(奶奶菜)栽培技术规程 昭通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6-T 117-2023 叶瘤芥(奶奶菜)栽培技术规程 昭通市 第 1 页 DB5306-T 117-2023 叶瘤芥(奶奶菜)栽培技术规程 昭通市 第 2 页 DB5306-T 117-2023 叶瘤芥(奶奶菜)栽培技术规程 昭通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30 10:00:4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