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1.060.10
CCS J 13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1711 —2023
代替 DB34/T 1711-2012
在役高压双头螺栓螺纹环向裂纹超声波
检测方法
Test method for circumferentia l crack's of high pressure stud in service by ultrasonic
2023 - 07 - 31 发布 2023 - 08 - 31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1711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34/T 1711—2012 《在役高压双头螺栓环向裂纹超声波检测方法》 ,与 DB34/T 1711—
2012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标准名称修改为:在役高压双头螺栓螺纹环向裂纹超声波检测方法;
b) 更改了文件的使用范围(见第 1 章,2012 年版的第 1 章);
c)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d) 更改了超声检测人员的要求(见 4.1,2012 年版的 3.1);
e) 更改了超声检测设备和器材的有关内容(见 4.2,2012 年版的 3.2);
f) 更改了检测准备的要求(见第 5 章,2012 年版的 3.3);
g) 更改了检测的有关要求(见第 6 章,2012 年版的第 4 章);
h) 更改了评定的有关要求(见第 7 章,2012 年版的第 5 章);
i) 更改了检测报告的有关要求(见第 8 章,2012年版的第 6章);
j) 增加了在役高压双头螺栓螺纹环向裂纹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见附录 A);
k) 更改了检测报告格式的有关要求(见附录 B,2012 年版的附录 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庆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庆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建工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艳光、张候、杨昊、王继新、王健宇、胡正生、高鸿、刘朋、徐万宝。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2012 年首次发布为 DB34/T 1711—2012,2023 年第一次修订。
DB34/T 1711 —2023
1
在役高压双头螺栓螺纹环向裂纹超声波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单直探头检测在役高压双头螺栓螺纹环向裂纹的超声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 M36 以上(含 M36)在役高压双头螺栓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664.1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1部分:仪器 GB/T 27664.2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2部分:探头 JB/T 9214 无损检测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JB/T 10062 超声探伤用探头 性能测试方法 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 47013.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NB/T 47013.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3 术语和定义
NB/T 47013.1、NB/ T 47013.3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一般要求
超声检测人员
应符合 NB/T 47013. 1 和 NB/T 4 7013.3 的规定。
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 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仪
工作频率按 -3dB 测量应至少包括 0.5 MHz~10 MHz 频率范围,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 80%
范围内呈线性显示,超声仪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应符合 NB/T 47013.3 和 GB/T 27664.1 的规定。
4.2.2 探头
应为单晶直探头,晶片频率范围为 2.5 MHz~5 MHz,晶片尺寸范围为 φ9 mm~φ25 mm,性能指
标和测试方法应符合 NB/T 47013.3 和 G B/T 27664.2 的规定。
4.2.3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
DB34/T 1711 —2023
2 4.2.3.1 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 10 dB,直探头的远场分辨
力不小于 20 dB。 4.2.3.2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探头标称频率之间偏差不大于 10%。
4.2.3.3 仪器和探头组合的盲区:对于频率为 5 MHz 的探头,盲区不大于 10 mm,对于频率为 2.5
MHz 的探头,盲区不大于 15 mm。 4.2.3.4 仪器和探头组合频率的测试方法按 JB/T 10062 的规定, 其他组合性能的测试方法参照 JB/T
9214 的规定。
5 检测准备
了解被检测螺栓的名称、编号、规格、材质、热处理工艺及结构型式。
检测面上所有影响检测的油漆、 锈蚀、飞溅和污物等均予以清除, 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
耦合剂应具有良好的透声性,且不损伤工件表面,如机油、浆糊、甘油等。
按 NB/T 47013.3 的要求进行仪器准备。
6 检测
根据螺栓的规格选择不同的探头,见表 1。
表1 不同规格螺栓探头的选择
螺栓规格 M36~M50 M56~M100 M100以上 可检裂纹深度
探头型号 2.5 MHz φ9~φ14 φ14~φ20 φ20~φ25 ≥1.0 mm
5 MHz - φ9~φ14 φ14~φ20 ≥0.75 mm
用 CSK-IA 试块校准系统的零点,探头的移动速度由检测人员根据被检螺栓确定。
以最大声程部位完好螺纹波波幅为满屏的 80%为扫查灵敏度。
检测步骤如下:
a) 将探头在检测面上往复缓慢移动, 观察螺纹部位反射波波形变化, 完好部位反射波波形见图 1。
图1
b) 螺纹部位反射波波形变化异常情况见图 2,记录异常情况。
DB34/T 1711 —2023
3 裂纹裂纹
图2
7 评定
缺陷反射波波幅高于邻近螺纹反射波波幅 7 dB时,用其它检测方法进行复验,按照附录 A 的方法
执行。
复验为裂纹,检测结果为不合格。
8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B。
a) 委托单位;
b) 被检螺栓:名称、编号、材质、规格(单头螺纹长度)、热处理状况;
c) 检测设备:检测仪器、探头;
d) 表面状况、耦合剂;
e) 缺陷的位置和分布应在缺陷示意图上予以标明;
f) 检测结果:合格、不合格或监控使用;
g) 检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签字及技术资格;
h) 检测日期。
DB34/T 1711 —2023
4 附录A
(规范性)
在役高压双头螺栓螺纹环向裂纹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
A.1 相控阵超声检测人员
应符合 NB/T 47013. 1 和 NB/T 470 13.15 的规定。
A.2 检测设备和器材
A.2.1 检测仪器应符合 NB/T 47013.15 的规定。
A.2.2 采用 2 MHz~10 MHz单线阵探头。
A.2.3 应根据螺栓的材质、规格、结构及位置条件选取适宜的探头,探头阵元面一般不应超出检测面。
A.2.4 检测时,可使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探头保护膜。
A.2.5 检测仪器、探头及其组合性能的要求应满足 NB/T 4701 3.15 的规定。
A.3 本附录采用的标准试块
为 NB/T 47013.3 的 CSK-IA 和 NB/T 47 013.15 的 A型相控阵试块、B型相控阵试块。
A.4 检测准备
A.4.1 了解被检测螺栓的名称、编号、规格、材质、热处理工艺及结构形式。
A.4.2 检测面上所有影响检测的油漆、锈蚀、飞溅和污物等均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
求。 A.4.3 耦合剂应具有良好的透声性,且不损伤工件表面,如机油、浆糊、甘油等。
A.4.4 按 NB/T 47013.15 的要求进行仪器准备。
A.5 检测
A.5.1 将探头置于螺栓端面进行纵波扇扫检测,扇扫同时覆盖探头本侧双侧螺纹区域。
A.5.2 扇扫的波束正对被检螺纹方向,扫描范围应保证螺纹成像完整。
A.5.3 聚焦方式选择深度聚焦,初始聚焦深度设置为易出现裂纹的螺纹区域,当某个部位出现缺陷反
射波时,将聚焦深度调整为缺陷所在位置。 A.5.4 以缺陷最大反射波的位置、当量作为其定量、质量评定的依据。反射体回波为扇扫显示中反射
体图像,在 A 扫描显示中为对应的同声程波形。最大反射波为该反射体回波范围内显示幅值最高的反射波,见图A.1。
DB34-T 1711-2023 在役高压双头螺栓螺纹环向裂纹超声波检测方法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30 10:00: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