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65.020 B 1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2688—201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长芒苋 Codes of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invasive alien species- Amaranthus palmeri Wats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5-02-09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 2688—2015 目 次 前言 Ⅱ 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监测区的划分 4 5 发生区的监测 潜在发生区的监测 7标本采集、制作、鉴定、保存和处理 8监测结果上报与数据保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长芒苋形态特征·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长芒苋近缘种检索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长芒苋监测样地调查结果记录格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样点法中不同生境中的样线选取方案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长芒苋监测样点法调查结果记录格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长芒监测样点发生面积调查结果记录格式 附录G(资料性附录) 长芒苋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附录H(规范性附录) 长芒苋监测样点法调查结果记录格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 268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 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卫东、张国良、孙玉芳、宋振、张宏斌、韩颖。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Ⅱ NY/T2688—201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长芒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芒苋监测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长芒苋发生区和潜在发生区的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8612010外来草本植物普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监测 monitoring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调查或其他程序持续收集和记录某种生物发生或不存在 的数据的官方活动。 3.2 适生区 suitablegeographicdistributionarea 在自然条件下,能够满足一个物种生长、繁殖并可维持一定种群规模的生态区域,包括物种的发生 区及潜在发生区(潜在扩散区域)。 4监测区的划分 开展监测的行政区域内的长芒苋适生区即为监测区。长芒苋的识别特征参见附录A、附录B。 以县级行政区域作为发生区与潜在发生区划分的基本单位。县级行政区域内有长芒苋发生,无论 发生面积大或小,该区域即为长芒苋发生区。潜在发生区的划分应以农业部主管部门指定的专家团队 准信息 做出的详细风险分析报告为准。 5发生区的监测 5.1监测点的确定 在开展监测的行政区域内,依次选取20%的下一级行政区域直至乡镇(居民委员会),每个乡镇(居 民委员会)选取3个行政村,设立监测点。长芒苋发生的省、市、县、乡镇、居委会或村的实际数量低于设 置标准的,只选实际发生的区域。 5.2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长芒苋的发生面积、发生动态、分布扩散趋势、生态影响、经济危害等。 5.3监测时间 每年对设立的监测点开展调查,监测开展的时间为长芒苋的苗期至种子成熟期。 5.4群落调查方法 5.4.1样方法 1 NY/T 2688—2015 在监测点选取1个~3个长芒苋发生的典型生境旱田、荒地、沟渠边、道路旁、粮库周边等设置样 地,在每个样地内选取20个以上的样方,样方面积1m。取样可采用随机取样、规则取样、限定随机取 样或代表性样方取样等方法。 对样方内的所有植物种类、数量及盖度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按附录C的要求记录和整理。 5.4.2样线法 在监测点选取1个~3个长芒发生的典型生境样地,选取2条样线,每条样线选50个等距的样 点。按照附录D给出的长芒苋常见的一些生境中样线的选取方案使用。 样地确定后,将取样签以垂直于样点所处地面的角度插人地表,插入点半径5cm内的植物即为该 样点的样本植物,调查样点内的所有植物并按附录E的要求记录和整理。 样方法或样线法确定后,在此后的监测中不可更改调查方法。 5.5发生面积调查方法 采用踏查结合走访调查的方法,调查各监测点中长芒苋的发生面积与经济损失,根据所有监测点面 积之和占整个监测区面积的比例,推算长芒苋在监测区的发生面积与经济损失。 对发生在农田、果园、荒地、绿地、生活区等具有明显边界的生境内的长芒苋,其发生面积以相应地 块的面积累计计算,或划定包含所有发生点的区域,以整个区域的面积进行计算;对发生在草场、森林, 铁路公路沿线等没有明显边界的长芒苋,持GPS仪沿其分布边缘走完一个闭合轨迹后,将GPS仪计算 出的面积作为其发生面积,其中,铁路路基、公路路面的面积也计入其发生面积。对发生地地理环境复 杂(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人力不便或无法实地踏查或使用GPS仪计算面积的,可使用目测法、通过 咨询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测绘部门)或者熟悉当地基本情况的基层人员,获取其发生面积。 调查的结果按附录F的要求记录。 5.6经济损失调查方法 在进行发生面积调查的同时,调查长芒觉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 长苦苋对耕作区、林地、草原(场)、人畜健康及社会活动等造成危害的,应估算其经济损失。可通过 当地受害的作物、果树、林木、牧草等的产量或载畜量与未受害时的差值,人类受伤害后的误工费和医疗 费,社会活动成本增加量等估算经济损失。 参照附录G给出的几种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使用。 5.7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在生态影响评价中,通过比较相同样地中长芒及主要伴生植物在不同监测年份的重要值的变化, 反映长芒苋的竞争性和侵占性;通过比较相同样地在不同监测年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反映长芒 苋人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监测中采用样线法时,不计算群落中植物的重要值,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反映长芒苋的影 响。 6潜在发生区的监测 6.1监测内容 监测长芒苋是否发生。在潜在发生区监测到长芒苋发生后,应立即全面调查其发生情况并按照第 5章规定发生区监测的方法开展调查。 6.2监测时间 根据监测区当地气候特点结合长芒苋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或者参考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估计确 定,苗期至开花期。 6.3调查方法 2 NY/T 2688—2015 6.3.1踏查结合走访调查 在开展监测的行政区域内,依次选取20%的下一级行政区域至地市级,在选取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潜在分布区不足选取标准的,全部选取。调查结果按附录E中表E.1的格式记录, 6.3.2定点调查 对港口、码头、机场、车站、进口粮食储运、加工企业场所周边、铁路、公路主要运输线路等有对外贸 易或国内调运活动频繁的高风险场所及周边,尤其是与长芒苋发生区之间存在牧草、粮食、种子、花卉等 植物和植物产品以及牲畜皮毛等可能夹带长芒苋种子的货物调运活动的地区及周边,进行定点或跟踪 调查。调查结果按附录H中表H.2的格式记录。 7标本采集、制作、鉴定、保存和处理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疑似长芒苋而无法当场鉴定的植物,应采集制作成标本,并拍摄其生境、全株、 茎、叶、花、果、地下部分等的清晰照片。标本采集和制作的方法参见NY/T1861一2010的附录G。 标本采集、运输、制作等过程中,植物活体部分均不可遗撒或随意丢弃,在运输中应特别注意密封。 标本制作中掉落后不用的植物部分,一律烧毁或灭活处理。 疑似长芒苋的植物带回后,应首先根据相关资料自行鉴定。自行鉴定结果不确定或仍不能做出鉴 定的,选择制作效果较好的标本并附上照片,寄送给有关专家进行鉴定。 长芒苋标本应妥善保存于县级以上的监测负责部门,以备复核。重复的或无须保存的标本应集中 销毁,不得随意丢弃。 8监测结果上报与数据保存 发生区的监测结果应于监测结束后或送交鉴定的标本鉴定结果返回后7日内汇总上报。 潜在发生区发现长芒后,应于3日内将初步结果上报,包括监测人、监测时间、监测地点或范围、 初步发现长芒苋的生境、发生面积和造成的危害等信息,并在详细情况调查完成后7日内上报完整的监 测报告。 监测中所有原始数据、记录表、照片等均应进行整理后妥善保存于县级以上的监测负责部门,以备 复核。 3 NY/T2688-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长芒苋形态特征 A.1苋科植物的鉴定特征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少数攀援藤本或灌木。叶互生或对生,全缘,少数有微齿,无托叶。花小,两性 或单性同株或异株,或杂性,有时退化成不育花,花簇生在叶腋内,成疏散或密集的穗状花序、头状花序、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1及小苞片2,干膜质,绿色或着色;花被片3~5,干膜质,覆瓦状排列,常和 果实同脱落,少有宿存;雄蕊常和花被片等数且对生,偶较少,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成杯状或管状,花药 2室或1室;有或无退化雄蕊;子房上位,1室,具基生胎座,胚珠1个或多数,珠柄短或伸长,花柱1~3, 宿存,柱头头状或2裂~3裂。果实为胞果或小坚果,少数为浆果,果皮薄膜质,不裂、不规则开裂或顶 端盖裂。种子1个或多数,凸镜状或近肾形,光滑或有小疣点,胚环状,胚乳粉质。 A.2苋属植物的鉴定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伏卧。叶互生,全缘,有叶柄。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或杂性,成无梗花 少数1~4,大小相等或近此,绿色,薄膜质,直立或倾斜开展,在果期直立,间或在花期后变硬或基部加 厚;雄蕊5

pdf文档 NY-T 2688-201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长芒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2688-201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长芒苋 第 1 页 NY-T 2688-201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长芒苋 第 2 页 NY-T 2688-201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长芒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4:0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