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65.020 B 1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720—2015 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 Rules for evaluation of rice for resistance to sheath blight (RhizoctoniasolaniKiih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5-05-21发布 2015-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272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浙江 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世文、王玲、刘连盟、郭泽建、潘学彪、周而勋、鲁国东、王政逸、陈旭君、左 示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T NY/T 2720—2015 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材料苗期和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材料抗纹枯病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blight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所引起的为害地上部分以叶鞘、叶片为主产生云纹状病斑 症状的水稻病害。V 3. 2 融合群anastomosisgroup 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是以菌丝融合型为基础所构成的群体, 凡是两个菌株的菌丝能发生融合的则归于相同的融合群。 息服务平 3. 3 苗挺高straighted seedlingheight 从土表至水稻秧苗拉直后最高叶尖的高度。 4试剂与材料 本标准所用试剂在未加说明时均采用分析纯试剂。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 水要求。 4.1PDA培养基 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人1000mL水,煮沸20min~30min,纱布过滤,补水至1000 mL,再加人18g琼脂和18g葡萄糖,搅拌均匀,高压灭菌(121℃,20min)。 4.2PDB培养基 1 NY/T2720—2015 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人1000mL水,煮沸20min~30min,纱布过滤,补水至1000 mL,加人18g葡萄糖,搅拌均匀,高压灭菌(121℃,20min)。 4.3培养基A 稻谷用清水浸泡24h后,冲洗干净,装人250mL锥形瓶中,每瓶中装人稻谷占瓶体积的1/3,高压 灭菌(121℃,20min)。 4.4培养基B 将木质牙签剪成0.8cm~1.0cm长,纵劈为二,单层平排于直径9cm培养血中,每血加人适量的 PDB培养基(液面高度刚好淹没短牙签),高压灭菌(121℃,20min)。 5仪器设备 5.1恒温培养箱:(28十2)℃。 5.2显微镜:物镜头10倍~100倍。 5.3电子天平:感量0.01g。 5.4高压灭菌器。 5.5超净工作台。 6苗期抗病性鉴定 6.1接种体 接种体为立枯丝核菌AG1-IA菌丝融合群,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2试验材料 6.2.1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常规稻或杂交稻一级种标准,不应带检疫性病虫。 6.2.2播种 选择饱满度一致的试验材料种子,经3%过氧化氢溶液浸种1d后,用清水冲洗后再浸种2d,放人 垫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0℃催芽。待胚根长至0.5cm时,选择芽长一致的种子 播于装有灭菌土的塑料育苗箱中(长45cm×宽35cm×高10cm)。按宽窄行点播,同一品种窄行3cm, 不同品种宽行5cm,种子表层覆1cm左右的灭菌土。每重复每份试验材料播10株苗。采用随机区组 设计,重复3次。每50份试验材料设附录B中已知抗性的对照品种。 6.2.3育苗 在18℃~28℃的室外自然光照下育苗,幼苗应生长健壮、致。苗床土保持湿润,不能有水层。 6.3接种体 6.3.1接种体准备 根据试验需要选取附录C的鉴别菌株作为接种体,将菌株移植到PDA培养基的正中央,菌丝面朝 上,盖上Ⅲ,置于人工培养箱28℃培养48h。 6.3.2接种体繁殖 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接种于培养 基A,在培养箱中28℃培养7d~10d,1d~2d摇动一次,待谷粒表面布满菌丝后作为接种物备用。 6.4接种 6.4.1接种方法 在水稻秧苗4叶期,将带有菌丝的稻谷紧贴每株水稻小苗基部的两侧各放置1粒(参见图D.1)。 6.4.2接种后管理 2 NY/T2720—2015 接种后将塑料箱置于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85%的鉴定室内。每天光照12h~14h, 光照强度为350001x。常规秧苗管理,保持床湿润。 6.5病情调查 6.5.1调查时间 当感病对照品种Lemont刚出现死亡时(一般接种后5d~7d),迅速完成病情调查。 6.5.2调查与记载 以水稻基部向上扩展的叶片或叶鞘最高病斑为准,测量病斑高度、苗挺高,计算发病度。 发病度一(病斑高度/苗挺高)×9。 每份试验材料调查30株秧苗的发病度,取其平均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值。原始数据记载参见表 E.1。 6.5.3病情级别划分标准 苗期水稻纹枯病病情级别分级标准见表1。 表1苗期水稻纹枯病病级分级标准 病情级别 严重度划分标准 0级 全株无病 1级 0<发病度≤1. 0 3级 1.0<发病度<3.0 5级 3.0<发病度≤5. 0 7级 5. 0<发病度<7. 0 9级 发病度>7.0 6.6病情记载 根据病害症状描述,记载单株病情级别,计算每份试验材料的病情指数(DI)。病情指数计算见式 (1)。 Z(Bi × Bl) DI = X 100.. (1) MXMd 式中: DI 病情指数; Bi Bd 各级严重度代表值; M-- 调查总株数; Md- 严重度最高级代表值(此处为9) 6.7抗病性评价 6.7.1抗病性评价标准 依据试验材料3次重复的病情指数(DI)平均值确定其对纹枯病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表2苗期水稻纹枯病抗性评价标准 病情指数,DI 抗性评价 DI=0 免疫(I) 0>>0 高抗(HR) 10<DI≤35 抗病(R) 35<DI≤55 中抗(MR) 55<D≤75 感病(S) DI>75 高感(HS) 3 NY/T2720-2015 6.7.2抗病鉴定有效性判别 感病对照品种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DI>75)时,该批次鉴定视为有效。 6.8抗性评价结果 抗性评价结果记载参见表E.2,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原始资料应保存以备考察验证 7成株期抗病性鉴定 7.1田间鉴定病圃 7.1.1鉴定圃选择 田间鉴定圃应设置在水稻纹枯病适发区。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排灌方便、肥力均匀。土壤环境 质量应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田间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7. 1.2田间管理 肥料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移栽后20d和接种前1周各施尿素1次,纯氮用量为75kg/ hm²。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按当地大田生产习惯对虫、草害进行 防治,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治鼠、鸟、畜、禽等对试验的为害。试验材料在全生育期内不使用杀 菌剂,接种前后避免施用任何药剂。 7.2接种体 接种体为立枯丝核菌AG1-IA菌丝融合群,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7.3试验材料的种植 7.3.1种子质量 试验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常规稻或杂交稻一级种标准,不应带检疫性病虫。 7.3.2播种及田间排布 试验材料经浸种催芽后,播于田间秧板上,湿润育苗。待秧龄25d~30d.按照NY5117的规定进 行移栽。同一组试验同期移栽,移栽后应及早进行查苗补缺。每重复每份材料栽植3行,每行10株。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50份试验材料设附录B中已知抗性的对照材料。 7.3.3保护行设置 在试验材料四周均应设置保护行,栽插2行,株行距与试验材料相同。保护行品种选择株高相仿、 且相对抗病的对照品种。 7.4接种体 7.4.1接种体准备 根据试验需要选取附录C的鉴别菌株作为接种体,将菌株移植到PDA培养基的正中央,菌丝面朝 上,盖上Ⅲ,置于人工培养箱28℃培养48h。 7.4.2接种体繁殖 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接种于培养 基B,在培养箱中28℃培养5d,待牙签表面布满菌丝后作为接种物以备用。 7.5接种 7.5.1接种方法 在水稻分末期,将带有菌丝的牙签插人稻株茎秆自上而下第3叶鞘内侧(图D.2)。每个稻株接 种1个茎秆,并确保接种后叶鞘抱茎状态不变,每个重复接种10株。 7.5.2接种后灌溉水管理 接种后使田间保持1cm~2cm厚的薄水层,3d~4d后观察稻株,待大部分稻株出现初期侵染症状 后,灌水保持5cm左右水层。 4 NY/T 2720—2015 7.6病情调查 7.6.1调查时间 水稻抽穗

pdf文档 NY-T 2720-2015 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2720-2015 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 第 1 页 NY-T 2720-2015 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 第 2 页 NY-T 2720-2015 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5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