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2766—2015 挤乳量,3次相加为月挤乳量。 4.4.2乳脂率、乳蛋白率 按照NY/T1450的规定执行。 4.5产毛、绒性状 4.5.1产毛量 体躯与尾部剪下的粗毛重量。体躯年剪毛一次,尾部2年剪毛一次,宜在每年4月~6月进行。连 续2年平均数为产毛量。 4.5.2产绒量 体躯抓(拔)下的绒毛重量。年抓(拔)绒一次,宜在每年4月~6月进行。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2766—2015 挤乳量,3次相加为月挤乳量。 4.4.2乳脂率、乳蛋白率 按照NY/T1450的规定执行。 4.5产毛、绒性状 4.5.1产毛量 体躯与尾部剪下的粗毛重量。体躯年剪毛一次,尾部2年剪毛一次,宜在每年4月~6月进行。连 续2年平均数为产毛量。 4.5.2产绒量 体躯抓(拔)下的绒毛重量。年抓(拔)绒一次,宜在每年4月~6月进行。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2726—2015 小麦蚜虫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蚜虫抗药性监测的基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 等小麦蚜虫对常用杀虫药剂的抗性监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玻璃管药膜法themethodoftheresidualfilminglasstube 将丙酮等溶解的药剂均匀涂布到玻璃管内壁,通过昆虫与玻璃管内壁药剂的接触进行的生物测定 方法。 3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感量0.1mg); 容量瓶(5mL); 塑料培养皿(直径9cm); 小型滚瓶机; 玻璃管(长7.5cm,内径1.7cm); 移液器; 恒温培养箱; 养虫室或人工气候箱。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4试剂与材料 4.1生物试材 试虫:麦长管蚜、禾谷管蚜 4.2试验药剂 杀虫剂原药。 5试验步骤 5.1试虫采集与饲养 按抽样原则,在田间采集麦长管蚜、禾谷继管蚜,在室内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连续饲养1代~ 2代用于测定。试虫饲养方法采用水培麦苗饲养麦蚜的技术。 5.2药液配置 将杀虫剂原药溶于丙酮(对不易溶解的药剂,可添加其他助溶剂),按要求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 5.3处理方法 玻璃管药膜法:将母液用丙酮按等比或等差稀释成5个~7个浓度。从稀释好的药液中吸取 200μL加人到玻璃管中(浓度换算为μg/cm²内表面积),立即用小型滚瓶机滚匀待丙酮挥发后用于毒 NY/T2726-—2015 力测定。对照单独用丙酮处理。挑取健康一致的无翅成蚜进行试验,每个制备好的药膜管放置20头蚜 虫,每个浓度3次重复,光照周期16h:8h(L:D)。 5.4结果检查 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5士1)℃,相对湿度为50%~70%,光照周期16h:8h(L:D),饲养3h后检 查死亡率。根据每一浓度对应的死亡率计算毒力回归方程,依据毒力回归方程计算致死中浓度LC50 值。 用毛笔轻触虫体,试虫仅有一只足动或者完全不动者视为死亡。 6数据统计与分析 6.1死亡率计算方法 根据检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按式(1)和式(2)计算,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 两位。 P1 = (1) 式中: 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 K 表示每处理浓度总死亡虫数,单位为头; N 表示每处理浓度总虫数,单位为头。 P.-P P2 = X100: (2) 100-P。 式中: 校正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 处理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 P。—对照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 对照死亡率在20%以下。 6.2回归方程和致死中浓度计算方法 采用PoloPlus等统计软件进行概率值分析,求出每个药剂的LCso值及其95%置信限、斜率(b值) 标准信息 及其标准误。 7抗药性水平的计算与评估 7.1小麦蚜虫对部分杀虫剂的敏感性基线 参见附录A。 7.2抗性倍数的计算 根据敏感品系的LCs值和测试种群的LCso值,按式(3)计算测试种群的抗性倍数。 T RR = (3) 式中: 测试种群的抗性倍数; 一测试种群的LCso值; S敏感品系的LC5o值。 7.3抗药性水平的评估 根据抗性倍数的计算结果,按照表1中抗药性水平的分级标准,对测试种群的抗药性水平做出 评估。 2 NY/T2726—2015 表1抗药性水平的分级标准 抗药性水平分级 抗性倍数,倍 低水平抗性 5.0<RR<10.0 中等水平抗性 10.0<RR≤100.0 高水平抗性 RR>100.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 2726—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小麦蚜虫对部分杀虫剂敏感性基线 A.1 麦长管蚜对部分杀虫剂的敏感性基线 见表A.1。 表A. 1 麦长管蚜对部分杀虫剂的敏感性基线 LCso 药剂名称 斜率土标准误 μg/cm²(95%置信限) 吡虫啉 1.60±0.20 0.15(0.12~0.19) 啶虫胀 1.82±0.20 0.12(0.10~0.15) 氟啶虫胺睛 2.06±0.15 0.013(0.012~0.015) 吡蚜酮 1.60±0.20 0.41(0.33~0.52) 丁硫克百威 2.51±0.75 0.10(0.03~0.39) 硫双灭多威 1.30±0.19 0.76(0.58~1.07) 灭多威 1.41±0.20 0.005(0.004~0.007) 抗蚜威 1.89±0.17 0.006(0.005~0.008) 甲萘威 4. 61±0.70 0.36(0.33~0.41) 三唑磷 1.92±0.21 0.36(0.30~0.45) 丙溴磷 1.40±0.20 0.018(0.013~0.023) 氧乐果 4. 45±0. 44 0.067(0.061~0.073) 乐果 4.03±0.42 0.057(0.051~0.062) 马拉硫磷 1.25±0.44 0.040(0.030~0.056) 2. 17±0.24 辛硫磷 0.036(0.030~0.044) 敌敌畏 2.46±0.24 0.21(0.18~0.25) 毒死蜱 1.97±0.22 0.039(0.033~0.049) 三氟氯氰菊酯 1.98±0.22 0.57(0.46~0.69) 1.70±0.23 0.20(0.15~0.26) 高效氯氰菊酯 溴氰菊酯 2.01±0.23 0.30(0.25~0.37) 联苯菊酯 1. 76±0.20 2. 94(2.36~3.61) 氰戊菊酯 1.66±0.20 0. 89(0. 72~1. 11) 氯氰菊酯 1.63±0.20 0. 65(0.51~0. 81) 注:数据参考文献:鲁艳辉,杨婷,高希武等,无 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玻璃管药膜法敏感毒力基线的建立[.昆虫学 报,2009,52(1):52-58. 4 NY/T2726—2015 A.2 未谷缢管蚜对部分杀虫剂的敏感性基线 见表A.2。 表A.2 禾谷缢管蚜对部分杀虫剂的敏感性基线 LCso 药剂名称 斜率土标准误 μg/cm(95%置信限) 吡虫啉 1.41±0.20 0.020(0.010~0.030) 啶虫 1.65±0.24 0.007(0.005~0.010) 氟啶虫胺 1.72±0.22 0.0026(0.0019~0.0033) 吡蚜酮 2.91±0.60 0.12(0.07~0.26) 丁硫克百威 2.10±0.26 0.040(0.030~0.050) 硫双灭多威 1.60±0.20 0.70(0.56~0.91) 灭多威 2.68±0.46 0.007(0.004~0.010) 抗蚜威 2.76±0.23 0.0026(0.0020~0.0029) 甲萘威 2.24±0.33 0.087(0.067~0.103) 三唑磷 2.66±0.25 0.050(0.047~0.063) 丙溴磷 2.02±0.22 0.009(0.007~0.010) 氧乐果 2.74±0.69 0.024(0.008~0.039) 乐果 2.13±0.23 0.065(0.053~0.078) 马拉硫磷 1.70±0. 52 0.026(0.011~0.120) 辛硫磷 2.74±0.56 0.006(0.004~0.011) 敌敌畏 2.80±0.29 0.058(0.049~0.068) 毒死蜱 3.20±0.30 0.005(0.004~0.006) 三氟氯氰菊酯 1.55±0.20 0.15(0.12~0.19) 高效氯氰菊酯 1.47±0.21 0.080(0.059~0.103) 溴氰菊酯 1.52±0.20 0.033(0.024~0.042) 联苯菊酯 1.70±0.21 0.053(0.040~0.067) 氰戊菊酯 1.51±0.20 0.14(0.10~0.18) 氯氰菊酯 1.55±0.20 0.24(0.18~0. 31) 注:数据参考文献:鲁艳辉,杨婷,高希武等 ,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玻璃管药膜法敏感毒力基线的建立[.昆虫学 报,2009,52(1):52-58. 息服务平台 5
NY-T 2726-2015 小麦蚜虫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