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65.020 B 1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3060.2—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2部分:抗白粉病 Code of practice for evaluation of barley varieties for resistance to disease Part2:Powderymildew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6-12-23发布 201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3060.2—2016 前 NY/T3060《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抗条纹病; 第2部分:抗白粉病; 第3部分:抗赤霉病; 一第4部分:抗黄花叶病; 第5部分:抗根腐病; 第6部分:抗黄矮病; 第7部分:抗网斑病; 第8部分:抗条锈病。 本部分为NY/T3060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 院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益林、蔺瑞明、邱军、范洁茹、冯晶、王凤涛、毕云青、尹开庆、刘猛道、陈万权、 徐世昌。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NY/T3060.2—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2部分:抗白粉病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大麦白粉病抗病性鉴定的技术方法和抗病性评价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大麦(Hordeumoulgare 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鉴定和抗病性评价。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 义适用于本 2. 1 抗病性 diseas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原物致 用的可邀传性状 2. 2 S 抗病性鉴定 identification ofdiseaseresistance 通过相应技术方法 和标准鉴别寄生植物对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 R 2. 3 致病性 pathogenici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 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 2. 4 人工接种 artificial inoculation 在适宜条件 手植物体感病部位美 便 2.5 抗性评价 evalration of resistan 根据采用的技未你准判 和定量描述。 2. 6 分离物isolate 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获得的 培养的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2. 7 服务平 接种体inoculum 人工接种条件下能够侵染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病原体。 2.8 菌株strain 品系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 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 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2.9 鉴别寄主 differential host 用于鉴定和区分特定病原菌生理小种或菌系的一套带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寄主材料或品种。 NY/T3060.2—2016 2. 10 普遍率incidence 发病率 发病植物体单元数占调查植物体单元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在本部分中植物 体单元为叶片或植株。 2. 11 严重度severity 发病植物单元上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率。亦可用分级法表示,即将发 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若干级别,分别赋予相应的代表值,表示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在本部分 中,物体单元为叶片或植株。 2. 12 病情级别diseaseratingscale 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 2. 13 侵染型infectiontype 根据侵害大麦病菌菌丝层稀薄、稠密和孢子堆发育大小及大麦细胞坏死面积大小等,按其程度划分 的反应级别,用以表示大麦品种抗白粉病程度。按0、0;、1、2、3、4六个类型记载,各类型可附加“十”或 “二”号,以表示偏重或偏轻。 2. 14 潜育期 月latentperiod 病菌侵染大麦建立寄生关系后到被接种大麦表现发病症状所经过的时间。 2. 15 大麦白粉病barleypowderymildew 由Blumeriagraminis(DC.)E.O.Speerf.sp.hordeiEm.Marchal所起的真菌病害(参见附录A)。 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是白粉病的主要初侵染菌源。植株从幼苗到成株期均能染病,病菌主要为害大麦 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覆盖一层白粉状霉层,病重时病 斑连成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粉状霉层。一般叶正面的病斑比叶背面的多,下部叶片发病重于上 部叶片,霉层上的白粉为病菌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后期白粉状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淡褐色,其中散 生许多褐色至黑色的小颗粒,即为病菌有性阶段的闭囊壳。被害叶组织初期无明显变化,随病情发展叶 片逐渐褪绿、发黄至枯死;颖壳受侵引起枯死,并使麦粒批瘦甚至霉烂 3病原物接种体制备 3.1日 白粉菌标样采集 在大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采集无性或有性世代的大麦白粉菌标样。秋苗期或春季采集病菌的 3.1.1无性世代病菌标样的采集 在病菌无性世代分生孢子产生时,从田间采集发病的大麦叶片,按采集地点的不同,分别装人塑料 袋中或插入装有苯并咪唑培养基的指形管中,用保鲜塑料膜封口以保持水分,记录采集地点、经纬度、海 拔、时间、品种。采集的标样要尽快在实验室分离、培养,备用。 3.1.2有性世代病菌标样的采集 在病菌产生有性世代闭囊壳成熟后,从田间采集长有成熟闭囊壳的大麦叶片或叶鞘(上有清晰可见 的黑色颗粒是闭囊壳),按采集地点分别装入标样采集纸袋,记录采集地点、经纬度、海拨、时间、品种,干 2 NY/T3060.2—2016 燥后置于冰箱冷藏室保存,备用。 3.2接种菌株分离 3.2.1无性世代菌株的分离纯化 将从田间采回标样上的白粉病菌孢子抖接或扫抹到生长于大玻璃管中高感白粉病的大麦苗上,将 大麦苗置于温室中培养,接种后4d~6d检查麦叶上可见的侵染点。用剪刀剪下具有尚未产孢的单个 侵染点的叶段,将其置于含有苯并咪唑保鲜基质的培养皿中,在(17士1)℃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待长 出分生孢子后,再次接种于新的置有大麦叶段的培养血中,4d~6d后检查麦叶的侵染点。用剪刀剪下 具有尚未产孢的单个侵染点的叶段,再将其置于含有苯并咪唑保鲜基质的培养血中。此过程需重复3 次,然后扩大繁殖,获得单孢子堆菌株。若采回的是单孢子堆,此过程可减少1次。经纯化的菌株经毒 性测定后保存,备用。 3.2.2有性世代菌株的分离纯化 选取成熟闭囊壳的标样叶片,然后置于培养血中用蒸馏水浸泡。2d~3d后,将其贴于培养皿的上 盖上,血中倒有含苯并咪唑(60mg/L,下同)的琼脂培养基。培养基上整齐排列数片新鲜小麦无菌叶 段,用封口膜封口,置于光照培养箱[(17土1℃,16h光照、8h黑暗]中培养。子囊孢子释放,侵染无菌 叶段产生孢子堆后,转接到试管苗中繁殖。5d后,在单个孢子堆刚清晰可见但尚未产孢时,立即在超净 工作台上剪下含有单个孢子堆的叶段,将其置于含有苯并咪唑保鲜基质的培养皿中,在(17土1)℃的光 照培养箱中培养。以后的过程同3.2.1无性世代菌株的分离纯化。 3.3白粉菌分离菌株的毒性鉴定 对用于抗病性鉴定接种的白粉菌菌株需先进行毒性鉴定。毒性鉴定方法为采用一套含已知不同抗 白粉病基因型的大麦品种材料作为鉴别寄主,根据白粉菌与鉴别寄主相互作用产生的抗病或感病模式, 确定不同菌株的毒性。 3.4白粉菌繁殖和保存 3.4.1育苗 采用口径为15cm~25cm的育苗钵(瓦盆或塑料盆),装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使土体表面低于育 育苗钵且高度不低于20cm的玻璃罩插入盆中,用5层纱布和橡皮筋封住罩口。之后,将育苗钵置于盛 水的育苗盘内,使水从育苗钵底部缓慢吸收至土体表面完全湿润,移出,置于17℃~22℃温室内培养 7d~10d.待用。 3.4.2接种和繁殖 3.4.2.1接种 接种需要在超净工作台、接种间或接种箱内进行。首先向超净工作台、接种间或接种箱喷雾(水或 75%乙醇),以沉降空气中的白粉菌孢子,再用75%乙醇水溶液对操作台、接种针和手进行消毒。 3.4.2.2繁殖 菌种繁殖分为初繁和扩繁 初繁:白粉菌孢子在感病品种上繁殖。待繁菌苗第1叶片全部展开后,将生长在培养皿叶段上 a)2 或大玻璃管麦苗上纯化好的白粉菌孢子抖落到无白粉菌污染的盆栽麦苗上,置于15℃~23℃ 温室内培养7d~10d,待用。 扩繁:采用抖扫法接种,即先将一叶期的待接种感病品种的幼苗置于接种箱内,用将发病幼苗 b) 上的菌种直接抖扫于感病品种的叶片上,置于17℃~22℃温室内培养待用 3.4.3菌种保藏 白粉病菌是严格的专化寄生菌,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因此,白粉病菌菌种是必须周年不断地 在感病寄主上转繁培养保存。保存条件为4℃~8℃光照培养箱,每30d~40d转繁1次。 3 NY/T3060.2—2016 4抗病性鉴定 大麦白粉病抗性鉴定分苗期鉴定和成株期鉴定。用于抗性鉴定的菌株必须是自然种群中的优势毒 性菌株或毒谱较宽的菌株,或者是分别培养的具有不同毒性谱的主要几个优势菌株的混合菌种。用于 接种的菌株可以是在含有50ug/mL苯并咪唑的0.5%琼脂保鲜基质的培养皿中的叶段上培养的菌株, 也可以是隔离条件下在麦苗上培养的菌株 4.1苗期鉴定 4.1.1塑料方盒鉴定 将鉴定品种和当地高感品种播种于塑料方盒内.用带有木质和橡胶凸起的木板压孔,每孔播种1份 材料,每份材料播5粒~7粒种子,覆土约5 想料盒套上用铁丝架撑开的透明塑料袋,并 m.洒透水.给塑 22℃之间。待第1片叶完全展 分发病后.按4.6.3.1的分级标 准调查记载第1片叶的 侵染 4.1.2盆栽鉴定 将鉴定品种
NY-T 3060.2-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2部分:抗白粉病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3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3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35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8 MB)
分享
友情链接
DB32-T 4535-2023 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快速监测技术规范 江苏省.pdf
GB-T 26249-2010 电子工业用气体 硒化氢.pdf
GB-T 22309-2023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 盘式制动块总成和鼓式制动蹄总成剪切强度试验方法.pdf
GM-T 0017-2012 智能密码钥匙密码应用接口数据格式规范.pdf
东北大学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态势白皮书 2021.pdf
DB23-T 2913—2021 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技术规范 黑龙江省.pdf
DB52-T 1656-2022 磷石膏抹灰砂浆通用技术要求 贵州省.pdf
OWASP ASVS应用安全验证标准 4.0.3 中文版.pdf
GB-T 39046-2020 政务服务平台基础数据规范.pdf
GB-T 34545-2017 祖母绿分级.pdf
MH-T 1020-2013 锂电池航空运输规范.pdf
绿盟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流程.pdf
GB-T 20321-2023 离网型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逆变器.pdf
GB-T 14492-2008 一次性使用电石包装钢桶.pdf
T-CEC 619—2022 输电线路导线压接X射线数字成像无损检测作业导则.pdf
中国联通 5G专网安全技术白皮书.pdf
GB-T 36572-2018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pdf
NIST.SP.800-53r5 Security and Privacy Controls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pdf
DB43-T 2091-2021 烤烟与半夏套种技术规程 湖南省.pdf
GB-T 7044-2022 色素炭黑.pdf
1
/
3
11
评价文档
赞助3元 点击下载(1.8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3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